“日本6军作战有着明显的法国影子,强调以战斗意志和白刃战击垮对手,法国人从拿破仑时代起就没有变过的作战精神有了新的分支。
唯1的不同是,法国人以士兵的热情充当军队的灵魂而日本人则靠着其所谓的武士道精神,相比较而言,法国人比日本人在战场上有着更大的灵活性以及更好的火力。
在近期位于日本前线的的参观中,我们发现日军几乎所有的师团都因为盲目的反击而受到过严重损失,
他们在俄军进攻失利后总希望通过追击1鼓作气打垮敌人,但是俄军的战斗意志同样坚定,随后日军就会在阵地之外与俄军陷入僵持。
俄国人经常利用日本人希望快速收复所有失地的心理在前线制造陷阱,当日军在远离有着良好防御阵地的地方陷入僵持后,俄军就会使用炮兵或者骑兵给予日军重大杀伤。
在数月前,等待援兵的俄国远征部队制造了最大的1个陷阱,让日本投入了3个师团发动反击,在层层阻击后将这3个师团1战重创。
此战过后人数处于优势的日军失去了最佳的反击窗口,也被俄国人获悉了日军缺乏重火力不善于攻坚的弱点,借助火炮优势和海军优势,俄国阵线愈发的稳定。
在所有部队中,只有第4师团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根据我们的重点观察,这支部队从不主动出击,除非是上级的直接命令。
否则任何带有建议性质或者暗示意味的出击命令都会被他们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而就算出击他们也不像其他部队那样死死咬住俄军。
通常只是保持有限接触,而且遇到1点点的风吹草动就迅速缩回自己的阵地中。
根据我们对该部队士兵的询问,其言语中对单纯的白刃冲锋表示不屑,作战前士兵们的临别词也不以死亡为激励,而是御身大切,以安全第1为主。
但是这并不是说该部队作战能力低下,相反,他们的作战能力几乎可以说是日军战前组建的7个师团中最高的,这1点在防御战中体现尤为明显。
俄军在进攻后,该部队经常以远超其他师团的火力阻击,当意识到无法阻击后,他们甚至会主动让出部分太靠前阵地,进入更有利的位置。
随后用炮火阻拦俄军后续的部队,将突入的俄军孤立,最终予以消灭。
从他们阵线上的火力点可以看出,这是1支真正的欧式部队,但是这支部队并不为其他部队所喜,其他人蔑视该部队的作战意志。
日本政府也认为这支部队太过于费钱,不愿进1步提升他们的火力。
不过这支部队完美契合我们的战略,他们对毫无把握的进攻没有任何欲望,但是防御很坚决,能让俄国人的几乎所有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如果日军能多几支这样的部队,这对于我们的战略是十分有利的。
鉴于我们与英国达成的协议,其6军主要重火力都由北洋提供,我们可以利用这1点对日本政府进行影响,将更多的火力的倾斜给该师团。”
薛瑄的这1份报告对北洋十分重要,它为北洋6军抓住了援助日本的重点,让北洋6军能够抓住主动权。
此刻的日本已经到了不能不援助的地步,沙皇又往日本投入3万人,算上之前的5万人,战前在远东有9万余人的俄国部队仅仅剩下了1万余人,武装移民也被调走的差不多了。
北洋希望这样的局势能够进1步的维持下去,让日本人能够持续牵制更多的俄国人。
而王启文在看完这份报告后却认为本州岛上的文章已经做完了,原因很简单,俄军是处于攻势的,他们要比日军更加的疲惫。
事实上俄国人能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在本州保持1年多的攻势已经超乎他的想象了。
现在北洋已经决定要给日军提供更多的火炮了,那么日军的攻坚能力将进1步的提高,同时王启文还要考虑日本民众心中压制的不满。
他们需要获取1场有限的胜利,以此提升民心和士气,所以日军应该和俄军调换身份,让日军进攻,俄军防守。
最后让俄国人在海军的支持下仅保持1个或者两个港口,日俄到这1步必须要进入到第2个阶段的作战中去了。
在王启文的直接干预下,参观团告诉日本人他们愿意提供更多日军急缺的重火力,比如1批150mm克虏伯重炮,这批重炮将最少武装两个日军师团。
并且考虑到日本的支付能力,北洋允许他们以资源来换实在没钱还可以租借。
而这个举动也让刚刚开始的关于北洋—英国同盟协定的谈判变得轻松了起来,欧格纳在联合日报上发文称“这是文明国家间1次成功合作的典范”
高度评价了北洋的支援举动,并暗示亚洲主要国家能够进1步的团结起来,以此更好地面对北方的侵略。
谈判的气氛因为北洋对日本的主动援助变得愉悦起来,英国人也没有再给李鸿章摆臭脸,双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