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早就准备开始建造航空母舰,开始努力研制新的发动机,好让鱼雷轰炸机上舰,但是这1切并不容易,
首先航空母舰作为1种全新的舰种,其衡量标准与原有炮舰有本质的不同,装甲巡洋舰和无畏舰甚至是超无畏比起来不过是火炮口径装甲厚度以及航速的变化。
而航空母舰的分类标准明显和以火炮为主的战列舰不同,尤其是吨位,在超无畏时代1.5万吨的战列舰就意味着她是极端落后的,甚至不算是主力舰,更无法与其他主流的战列舰相比,
因为装甲炮塔都不是什么小家伙,所以各国现役最小的超无畏主力舰也都达到了2.5万吨左右,但是对1.5万吨的航空母舰其实已经可以算中型航母了。
此外,航空母舰1个可以搭载飞机作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战舰,自身是1个海上的活动机场,首先她是1艘船,其次她要为上面的飞机提供全套的服务并且有能力将这些飞机发出去。
但是航母建造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在设计时不得不求助于海军航空兵的指挥官,他们首先需要了解航空兵,然后才能建起来1艘合格的航母。
这就相当于研制战列舰前她的火炮是重中之重1样,航空母舰的飞机就是战列舰的主炮,作为1种偏向攻击的舰种,航母的攻击力必须保证,
也就是说1艘航母在规定的时间里到底能发出多少架飞机,这其中涉及到了航空母舰的整备工作以及可以布放的飞机数量。
而除了飞机以外,航母本身的设计也很复杂,因为根据作战理念不同,航空母舰的设计也能分成好几种流派。
另1个位面上,美国人强调的是航空母舰的攻击力,因为他们认为航空母舰之间的对决,其中1方想要完全防住住对面的攻击是不可能的,
因为飞机的速度太快了,所以美国人强调在敌方摧毁自己的航母前就要先1步摧毁他们,并且航母要分开布置,防止被1勺烩,
根据美国人的航母1直以来的基调都是攻击第1,第1波攻击将尽可能的全力以赴。
根据这个原则,美国的航母必须拥有1个足够大的甲板同时能够携带足够多的飞机,甲板大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安排更多的飞机起飞,同时也可以让飞机在甲板上进行整备。
而为了携带更多的飞机,那即是把所有能放飞机的地方都利用起来,机库自然是必须放飞机的,而飞行甲板平时也可以系留1部分飞机,这些飞机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紧急起飞,
最后美国人甚至在航母上储存了1些拆成几大部件状态的飞机作为预备机。
最后美国人选择了开放式机库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简单,就是弄1堆架子然后在上面放上甲板,在侧面装上隔壁,1旦遭到攻击,开放式机库修理方便而且爆炸后能力能快速释放到外部,减轻伤害。
此外美国人还发现如果考虑到机库上面的空间的话,单层机库可以和双层机库1样有获得更大载机量的办法,
美国人为此绞尽脑汁,最终处理整机之外,他们有盯上了机库的顶部空间,最终他们选择将即将备用飞机拆成几个大0件然后挂在机库顶部,关键时刻在紧急组装。
最终,美国人的航母就是大甲板,单层开放式大机库,外加几架拆成0件的预备飞机。
但是这样有1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不是使用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舰体,那么这些航母的防护力并不是太足,并不适合攻防兼备的要求,
而且他们的飞行甲板不会铺设装甲板,只是1层钢板加1层柚木板,面对从天而降的高爆弹和穿甲弹他们的甲板几乎没有抵抗力。
这也导致了美国人的航母的所有防护只是保证了这艘战舰能够漂浮在水已,如果炸弹命中位置准确,两发炸弹就能让美国航空母舰彻底失去起降飞机的能力,
而1旦失去了起降飞机的能力,那么这哦苏航母短期内就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
所以除了美式强调攻击力的航母外,还有1种航母派系,那就是英式的装甲航母,这种航母强调保护航空母舰的战力就是保证航母机库以及飞行甲板的可用性。
英国人在机库设计上没有使用美国人的单层机库设计而采用双层机库,从防御角度来看,1样的装甲重量下自然是防御面积越小越好,
而且双层机库可以利用的面积远大于单层机库这样就可以适当的缩小1层机库的面积来减少装甲甲板的面积,根据他们的计算这样在同等防护下能节省更多的重量。
而且英国坚持使用封闭式机库,提出这些要求是因为英国人要在北海和大西洋作战,其恶劣的海况会导致露天存放的飞机受损。
这两种思路也是后世主流的两种航母设计思路。
而这两种航母设计思路最终变成了“从不明渠道得到的英美秘密情报”被军情局交给了中国的设计师,这让他们可以直接在这两种都可以算是成功的思路中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