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疙瘩儿给解开了,这人啊,就有了精神头。这话一点没假,看看孔令德母亲就知道了……
自从如愿以偿去了一趟小月山,见到传言中神秘的紫薇道士,孔令德母亲好像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走路轻快了不说,那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就像花圃里四季盛开的长春花,差不多就要爆盆了。
这不,那天一回到家,屁股在凳子上还没坐稳,除了急急地告诉老头子和二儿子,她在小月山问仙庵“巧遇”姓那的怪老头之外,便是心急火燎地催着他们父子仨,尽快将这次从紫薇道士手中拜求得来的那张“神符”,给她讲讲,也好明白着该如何去做,才能破解了家里的“苦咒”和“祸端”。
“妈!这上面全是古文哩,你听得明白么?”在家里,孔令德文化程度是最高的,大专毕业,分配到临县的化工厂工作,干了不到两年,工厂倒闭了,他也失业下岗了。只好回家凑钱开了一家小小的电动自行车修理店,靠着修修补补,换胎、补胎、打气,也算是自谋了一份职业,有了一碗饭吃了。
“念念看先再说呗,实在不懂就带去给你祥东叔帮忙瞅瞅,他有文化,这点难不倒他的。”老太太心里焦急啊,她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想知道紫薇道士究竟在这张小小的纸片上都写了些什么?是祛病疗伤的灵丹妙药呢?还是劝人向善的警言圣语?
“好吧!”孔令德从母亲手上接过那张小纸片,展开在桌面上,小心翼翼地抹平,因为屋内光线太暗,他根本就看不清楚上面的文字,到底都讲了些什么?“令智,帮我把电灯打开。”细长的荧光灯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亮了。在明亮的灯光照射下,孔令德才基本上能辨认出,粗糙的黄纸上确实写着几行像蚯蚓一样的字。
这些蚯蚓字总共有三行,全按中国古代传统书写习惯,从右往左竖着写,用的却是现代的签名软笔,字迹潦潦草草,张牙舞爪,既不像写字又不像绘画,纯粹乱涂乱画,很难辨认。
孔令德对着灯光,将小纸片翻来倒去,瞄了半天,研究了半天,尔后又交给父亲和弟弟一一过目,经过综合统一三人的意见后,才最终确定这三行字的大致内容。
从右往左念过去,依次如下:
“宅,立碑石以镇之,可无忧也;祸,乃火也,避而远之,可平安无事;姻,缘也,可遇而不可求,天意非人为也。”
孔令德一字一顿将纸片上的字大致念完,然后抬头看着母亲,像工作人员完成一项任务后,在等待领导作下一步的指示。
“什么意思啊?令德你读的书多,给妈用白话(指通俗易懂的话)讲一讲。”老太太根本听不懂这拗口的古文,听得是一头雾水,全给弄糊涂了。
“我解释的也不一定正确呵。妈!”孔令德实话实说,毕竟他技校学的专业是技术维修方面,属理工科,跟这中国古文沾不上半点边。现在能看懂,都是平时的爱好,读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书。
“随便解一解吧,又不是考试。”老太太才不管这些,她示意儿子赶紧解释,好让她心里有个数。
孔令德清了清嗓子,说道: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房子的事,只需要立一块碑石镇压住,就可以无忧无虑了。第二句话呢,讲的是灾祸问题,天灾人祸吧,要注意防火防电,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尽量远离这些祸根,就平安无事了。最后一句,妈你是不是问了我们的婚姻大事?
见母亲点点头,表示肯定。孔令德心里马上就觉得好笑,这种事也拿去问道士,不怕人家笑话么?但他没有表露在脸上,怕打击母亲的自尊心。话又说回来,还不是自己不争气吗?都已经老大不小了,媳妇还不懂在哪个老丈人家里养着呢?
孔令德继续解释说:这第三句话,比较好理解,它是说婚姻大事嘛,要讲点缘分,只能遇见而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就好了,这是命中注定的,也是天意,急也急不来的。最后他还添加了一句:“强扭的瓜不甜!”
“臭小子!能不急吗?上面真是这么讲的?别骗我不识字哦,我明天拿去问你们祥东叔……这就完了?”老太太好像还意犹未尽,感觉讲得还不够,而且没有多少她想要的东西,泛泛而谈。
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都点到了要害,也给出了破解的法子,不是吗?孔令德的父亲孔祥明也听得很认真,还作了深度思考,觉得老伴这次去小月山大有收获,真是“不虚此行”啊!
得到老头子的首肯与赞许,老太太脸上又阳光灿烂起来了。
但是她仍然不死心,为了验证儿子孔令德对“神符”的解释是否存在偏差,或有什么隐瞒不讲的,就私底下去找了在县图书馆工作的祥东他三叔,请他帮忙给解释解释。结果是大同小异,跟儿子孔令德讲的差不多,只是在最后特别提醒:这东西,不要全信,也不可不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尤其是“神符”上说的第二句话,特别重要……
祥东叔的话又让老太太心情顿时紧张起来了,她捂着怦怦乱跳的心,一边走出孔祥东的办公室,一边想着他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