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一大早肚子疼去拉完屎,就过来养殖场视察,山羊都在很安分的吃草,而那些养殖的鸡也没有乱撞笼子,看来驯养动物的进展还不错。
谷驯拿着几个大蚌壳从外面走进来,放在养殖栏里面。
他抱怨地说:“族长,羊和鸡关在里面不能自己跑出去喝水,里面又没有盛水的工具,哎,我一天要跑好多次才行,都没有时间去干其他事情了。”
确实,养殖动物需要食槽、水槽,动物喝水是个大问题,现在族人自己喝水都要跑河边去喝,别说是动物了,唯一可以装水的工具就是那些河蚌的壳或动物的头骨之类,但这些东西装水量很少,而且使用时也不方便,没有陶器,严重影响部落的发展!
话音落下,谷虎兴奋的跑了过来。
“族长,找到合适的坑洞了!”
“好,带我去看看!”
张山一行人离开部落,在部落后面的山脚下有很多杂草,谷虎扒开杂草,指着一个一米多宽的洞。
“族长,这个洞应该是动物挖的,你看行吗?”
张山走近观察,发现这个洞里面有两米深,而且是斜着进去的,若在洞口上方再挖个洞,应该可以修一个窑。
于是他赶忙找来石锄、石斧等工具,把这个洞挖得更大一些,把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也修一修,然后在洞口上方挖一个洞,刚好能穿入下面的大洞里。
他在附近一溪旁,把泥巴和干草和成草泥,用这些材料涂抹在洞壁,又捡来石头砌洞口和砌上面的烟囱。
然后找来大量的柴草放里面,一把火烧了,烧的过程中,里面的烟都从烟囱里冒出来,也就是说,里面的热力是从洞口一直传到烟囱那边的。
大火过后,洞壁变得很坚硬,就连砌的烟囱和洞口都变得很结实,这个烧窑就成了。
这个时候,谷豹也带着好消息过来找到了张山。
张山突然又觉得肚子痛想拉屎,于是拉完屎赶忙跟着过去。
在烧窑附近竟然还有一条小河。
谷豹在河边挖了一坨泥递给张山,并问这种泥合适不。
其实在这之前,谷豹找了十多种泥土,可都不符合张山的要求。
张山拿起这些泥土仔细的辨认,发现这种土的土质细腻,呈现灰白色,便觉得这是一种适合造陶器的黏土。
于是,他赶忙回部落,选了五男五女作为制陶队伍。
再次来到河边。
张山一边讲解陶泥的特性和制陶要领,一边亲自制陶。
他把泥挖出来,放在藤篮里面,再一起放进水里洗,把泥土里面的石子和草木屑等杂质去除,因为这些杂质会影响陶器的质量,所以要认真挑拣。
再把这些泥放在水里沉淀,让泥土充分吸收水分,这样在制作陶胚的时候就不容易产生气泡,从而使得陶器不容易烧坏,提高烧陶的良品率。
沉淀完毕,再把这些泥放在阴凉处发酵,这个步骤叫醒泥,可以让泥土之间的分子变得更加紧密,从而使得烧制出来的陶器更加坚硬。
醒完之后,这些便是上好的泥胚。
当然也可以忽略上面的步骤,但制作出来的陶器良品率低不说,还比较粗糙和不耐用。
得到泥胚,张山就开始手把手的教导人们,将这些泥造成碗、罐、杯、锅等形状,还有用来喂养动物的水槽与食槽,特别是羊用水槽,是一个很大的长方体,一次可以装很多水。
制作完陶胚,可不能马上放进去烧制,之前族人烧制陶器失败,主要的原因除了不会制泥胚外,就是过早地进行烧制,使得没有干透的陶胚在烧制的时候受热不均,从而出现开裂,甚至粉碎的现象。
所以,他们将这些陶胚放在阴凉处晾着。
而这段时间,他带领狩猎队在陶窑这里,搭建了几个木棚,给工人制陶、存放陶器与材料、存放木柴等
忙活完后,陶胚也晾干了。
而张山也在外面找到一些半透明的石头,应该就是石英,他把这些石英砸碎,与碳灰混合,再和上水制成釉料,在一些陶胚的表面涂上釉层。
等釉层干了,就把陶胚放入烧窑里面。
然后在窑中放进大量的柴草。
把窑洞口用石头砌起来,留下一个缺口,把里面的柴草点燃,再彻底封闭缺口。
这个时候,烟囱的烟越冒越多,窑里面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人站在旁边都能感到热力,张山推算,这种热量应该足够把里面的陶坯烧成好陶器。
两日后,张山拉完屎,带人来到这里。
他摸了摸砌在洞口的石头,已经完全感受不到热量了,又跑到烟囱那边,也没有感受到有热量,更没有看到里面着火,也就是说,里面的的温度降了。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把洞口挖开。
一挖开,就看到里面漆黑一片,地上堆放着很多木炭和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