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底牌
武怀玉的酒全醒了。
皇帝今天给他的震惊不小,从当初樊玄符刺杀薛万彻,到如今他经营的吕宋,再到最后皇帝不仅不追究,甚至还许诺武家吕宋与国休戚。
回到家,
武怀玉径直走进书房,让谁都不要打扰。
他点了根香,泡了壶茶,然后安静的坐在那里,闭上眼睛开始整理思绪。
皇帝掌握着三个秘密情报机构,能够知晓那些隐秘也可能,毕竟武怀玉自己都清楚武家里有皇帝安排的好几个人,还分别来自不同地方。
他知晓这些人,皇帝也知晓他知晓这些人,
甚至连那些人都知晓武怀玉知晓她们的身份,
当然,她们有一些也早向武怀玉坦白身份,就比如妾侍高惠安,再比如妾侍伊琳娜,再比如裴玉奴,除了这几个妾侍,府里内外还有一些人。武怀玉知道,但不敢说完全知道。
有些事情,知道了也得当不知道,甚至还不能刻意对他们隐瞒,
就好比再造大唐的郭子仪,功成名就后也一直被猜忌,这位汾阳王也只得下令,郭家从不关门。
郭子仪一生历经七代帝王,安史之成力挽狂澜再造大唐,被皇帝尊为尚父,但他却让家里门庭大开、不设护院,让人们可以自行进出。
再比如,中唐名将万人敌李晟,功封郡王,跟郭子仪并称兴唐三将,他功成名就后在长安却也是处处小心,他府中种有一片非常美丽的竹子,结果外面有人传言,李晟在竹林里训练有谋反的嫌疑,
李晟二话不说就让人把这片非常美丽的竹林砍光了。
这就好比不能指望所有官员都廉洁奉公一样,该有的监察制度还是得有的,得有御史言官,得有考核。
当然,在皇帝的规划里,吕宋无关大局,所以皇帝也并不需要过份关注,他只要掌握武怀玉对吕宋的看重,知道他一心经营吕宋就足够了。
站在皇帝的角度,防范是极有必要的,不能等到刀斧加身的时候才后悔,需要的是防范于未然,
据说历史上朱元璋对臣子的监视就是无孔不入的,太子朱标老师宋濂因对皇帝有所不满,晚上回家在书房里写了首诗发牢骚,
想了许多。
李世民是個很有能力的皇帝,还是马上天子,一般的功劳固然也盖不过他,但权力总是充满猜忌的。
他觉得李世民对他,对武家,甚至对满朝文武勋贵确实很了解,掌握了他们的动向,虽然未必真的无孔不入,但大致是掌握了的。
而对于武怀玉这等顶级的大臣勋贵,一般的监察已经不够了。
做皇帝的,就是要把一切可能抹杀掉。
同样的,皇帝知道武怀玉对吕宋很重视,但也绝对还不知晓吕宋如今的真正的情况,不管是吕宋的大小,还是吕宋肥沃的土地、丰富的金铜矿产等这些,皇帝大抵是不知晓的。
今天皇帝给了武怀玉一个承诺,
代表着皇帝彻底把吕宋交给了武家,
这算是今天最大的收获了,
一直以来,武怀玉经营吕宋,心中最大的担忧还是皇帝,李世民不说千古一帝,但五百年一出的圣君那肯定当的上。
所谓功高震主,哪个朝代都一样。
武怀玉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茶,
正所谓忠诚不过是背叛的筹码不够。
结果第二天朱元璋就当面点评了他的那首诗,甚至拿出了一副画,那是宋濂头天晚上写那首诗时的样子,表情神态都画的维妙维肖。
但他也相信,李世民不可能真的什么都知道,
做帝王的,不能真把一切都寄托在臣子的忠心上,而是应当让其没有反叛的能力。
起码皇帝绝对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谋划什么,顶多能猜到一点。
古人早看的很透彻了,
周公恐惧流言,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就说近点,从杨坚到李渊,他们既是国之勋臣,也曾是皇亲国戚,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反骨的。
如果皇帝看上吕宋,武家保不住。
还好,
皇帝格局大眼光长远,他考虑的还是中原,考虑的是真正对大唐有威胁,真正关乎大局的人和地方,比如说贞观以来被皇帝灭掉的朔方梁师都,收降的代北苑君璋,然后是岭南的冯冯宁陈等,燕北的奚、契丹,
然后是灭掉吐谷浑,击败吐蕃,收降诸羌,再接着现在又谋划DTZ部落、漠北薛延陀,
未来还有西域和辽东,
皇帝眼里真正关注的都是能够威胁大唐的,
至于说什么黔中诸谢,南中诸爨等这些獠蛮,那都上不得台面了。
吕宋?
那就跟珠崖岛、琉求都还差了一档次,皇帝都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