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门楼,商仲恒孤单的身影,没有兴师动众,孺子可教。
此行准备前往陈留城,司州新州治所在,中都候选城池之一,另外一座江夏郡江城,楚国的地盘。
蒙山和徂徕山之间,由南向北费县、平邑县,鲁郡泗水县,两百里路程,安置了不少曾经的山匪,其实大多是穷困百姓。三县是商周时期诸侯食邑,历经上千年,邑城发展为城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大城小城,县城附近几乎都有河流,蒙河流经费县、平邑,泗水流经泗水县。
三名护卫赶着三驾马车,七骑护卫带着三匹空马,彪悍的护卫引人注目,本王静坐于车内修炼。
晚上歇于平邑县城,护卫们该做什么驾轻就熟,旅途安好。
平邑春秋时属于鲁国,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泗水县属于颛臾国,陌生的名字。
西出泗水县,孔夫子观洪时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生们加上一句“子在川上曰”。
观洪时车轴断裂,滞留泗水旁的山上,智者感慨洪流奔腾不已,领悟世事变化太快,当惜时锲而不舍。本王虽为仙师,实则凡夫俗子,最多来句“好大的洪水”。
眼前的泗水平稳流淌,灌溉着两岸的田地,种植着各种农作物;熟悉的土豆秧藤,冒头的玉米苗,当然有本王认不出来的作物。
面对大自然的洪流,有人畏惧,有人抗争;抗争者锲而不舍,奋力改变现状,全天下才能够有五千多万人口。
前往陈留城的目的,沿路看看大小河流湖泊,蓝星隋朝修建大运河,绝对不是头脑发热。陆路不通走水运,华夏人与天斗其乐无穷,不向大自然低头,因势利导连接南北运输。
西行一百余里,鲁郡鲁县,孔夫子祖居之地,圣人已故去八百余年。
“臣覃文青叩见仙师君王!”
“免礼。”
客栈内悄悄召来鲁县县令,了解一下孔家现状,略作祭拜。大隋以儒法道治国,儒学居首,用了别人的思想学说,略作祭拜以示尊敬。
“孔圣人后人如今过得如何?”
“回仙师君王,孔家族长孔载道,学富五车,多有门徒学子。”
“开馆授业,传道解惑,不辱先祖之名,覃县令可是孔家门徒学子?”
“回仙师君王,臣出身寒门,家学渊源,受刘渊大人赏识,忝为一县父母官。”
“孔家如今是世家,家有良田三千亩,孔族长不曾开馆授业;孔家子弟大多离开鲁县,黄河两岸、江南之地都有他们的足迹,行商贾之事。”
看覃文青的神色,对孔家并无多少敬意,其中必有缘由。
“遇到难题不妨直说。”
“回仙师君王,孔家户籍人口近百人,尚有仆役、侍婢上百人。孔族长言道,孔家人大多不在孔家,拒绝按户籍人口缴纳丁亩税。”
男丁每年二两银子,成年女子每年一两二钱,即使不减去孩童,每年最多一百六十两银子,三千亩良田何必斤斤计较。
“仆役、侍婢呢?”
“孔家或隐瞒登记,或拒不缴纳,也不肯放其奴籍从良。”
朝廷采用儒家学说,肯定没有版权费,再说形成儒家学说,一大帮子人的功劳,孟子、荀子、孔子门生等等,孔家可没资格据为己有。
“覃县令可有良策?”
“臣依大隋《税赋律》行事,县府发文告示:孔家田地禁止种植高产农作物。税赋吏时常上门催缴;户籍吏向仆役、侍婢宣讲,主家若不纳税赋,可自行奴籍从良。”
中规中矩的办法,不失为良策,律法是规矩。“义礼”二字,摆事实讲道理,形成“礼”,律法是“礼”的形式之一;孔圣后人更应依礼而行,而不是虚头巴脑的礼制。
“按照规矩缴纳税赋,才能成为受保护的隋国国民,隋国的军队和律法,首要保护纳税之民。鲁县若出现田地荒芜的情形,县府当依律充公,重新分给无地农户,绝不能手软。”
玉米、土豆非常给力,百姓没有良田,可自行开垦荒地,好过佃户种植普通农作物。
青州如今拥有17郡122县,不足600万人口,县均人口不足5万人,不乏荒地,缺少劳动力。朝廷利用高产农作物,吸引劳动力种植,世家豪绅若不缴纳税赋,或者摊丁入亩,田地迟早会变得荒芜。
“以正合,以奇胜。”,管你阴谋诡计,手脚使坏,一力以破之。经济之力、军事之力、律法之力、政体之力,皆为一国之力;国力强盛,牛鬼蛇神通通绕道远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孔圣故居方向遥遥一拜,若您老的后人逆势而为,本王手指该紧的时候一定不会松。
次日早上一行人顺道前往孔家庄园。
“干什么的?”
庄园门口的护卫很警觉。
“我家公子仰慕孔老夫子,欲拜上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