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也就节假日,还有自己的时间。
翌日又是旬休,朱国祥前往西郊,巡查自己的菜园子。
旧宋东京城外的经济作物区划没变,西郊依旧广种蔬菜和花卉,朱国祥划了一大片无主土地,用来作为自己的试验田。
皇家园林金明池,延长向百姓开放的时间,皇室反而不怎么来这里玩。
金明池南边的琼林苑,成了劝农司的办公之地。
琼林苑内部的花草树木,全都变成劝农官的实验对象。他们去西郊的试验田也近,溜达不了几步便到了。
“官家来了,官家来了!”
赵桓正蹲在茄子地里,听老师讲解新奇知识。
他加入的这个课题组,是培育多倍体茄子良种。老师扔了本书给他,里面有基础理论知识,赵桓看得津津有味,这玩意儿能让他逃避现实烦恼。
遇到看不懂的内容,就去请教老师,老师也不藏着掖着,给他讲解得非常详细。
“先生,官家来了,咱们不过去接驾吗?”赵桓问道。
老师的年龄也不大,三十岁左右而已,语气平淡道:“急个什么?这块地离得远,等官家巡视过来,起码还要两三刻钟。伱且记住,在劝农司溜须拍马没用,想要讨得官家欢心,必须老老实实做出成果。咱们若能搞出茄子良种,并且达到可以推广的地步,官家必定不吝赏赐与夸赞。”
“是!”
赵桓很喜欢这里,因为没人歧视他,顶多对他前朝皇帝的身份感到好奇。
以前住的地方才难熬呢,那些被安置的流民,不但经常恶语相向,有时甚至往他身上吐痰。
赵桓不时回头眺望,终于能远远看到影子,一堆人围着的多半是皇帝。
只见皇帝换了好几块地,即将来到他们这边时,却突然改变方向往东走,估计今天是不会过来了。
赵桓有些失望,也有些庆幸,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新皇帝。
说心里没有怨恨是假的,但也只是怨恨而已,赵桓还真不怎么怀念旧时生活。
做了十多年太子,每日提心吊胆,活得战战兢兢,有时做梦都梦见赵楷带兵来杀他。
接着又被强行披上黄袍,皇帝宝座都还没坐热,金兵和反贼已经杀到城外。不止是城外有敌人,手下那些大臣也不省事儿,赵桓很多时候能看明白但无能为力。
什么太子?什么皇帝?他一天都没安稳过!
还不如现在呢,白天忙碌,晚上睡觉,日子过得极为充实。
脑子里飞起乱七八糟的思绪,忽然有人跑来说:“劝农司要增设山东所、淮南所,这两所的所正皆为从七品,资历够的明天就可以报名。另外还要调去那边十二人,主要负责棉花种植课题,普通劝农官也可报名参与。”
赵桓猛地生出一个想法,如果调去山东或淮南,自己是否就能隐瞒身份,不用活在异样的目光之中?
赵桓硬着头皮问道:“俺可以报名吗?”
那人愣了愣,回答说:“须得请示官家。”
又过了好一阵,那人回来说:“官家已经应允,但不能去淮南,只能去山东种棉花。”
真放自己远离开封?
赵桓感觉不可思议,自己可是前朝皇帝啊。
朱国祥确实对此无所谓,宋徽宗割据东南都不怕,还怕赵桓这个孤家寡人造反?
即便是赵桓举家潜逃,大明朝廷也就张贴海捕文书而已,不会专门组织人手耗费财力去寻。
在琼林苑的劝农司办公中心,仔细听取各种课题汇报之后,一个鸿胪寺官员来报:“陛下,高昌回鹘的使节团进京了。”
“照规矩安排。”朱国祥说道。
高昌回鹘的地盘,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一带,虽然表面臣服于西夏,却暗中跟大宋眉来眼去,与大宋约为“甥舅之国”。
如今大明取代大宋,又重创西夏军队,高昌回鹘立即派遣使节团觐见,希望沿袭旧约做大明新朝的“外甥”。
他们是从黄头回鹘的地盘绕来的,黄头回鹘就是裕固族的祖先,隶属于大宋的陇右都护府管辖。但实质上属于半独立状态,名义上臣服大宋而已,宋朝想找黄头回鹘借兵都困难。
这次高昌回鹘谴使到京,黄头回鹘也派人随行。
他们受到的待遇应该很不错,毕竟是最先来请求大明册封的藩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