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0年(公元165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各地的秋收已经完成,粮税都已经上缴入库,各地的税收也已经很明显。今日的御前会议,将要根据今年预估的财税收入,讨论明年的预算。寒风呼啸,鹅毛大雪从天上飘落。紫禁城乾清宫门前,众人哪怕是冻的脸色通红,脸上依然流露着笑意。首相钱明义、税务总局局长赵文峰、少府令齐子章三人的笑意更加明显。财政部尚书李岩面色却不太好看,财税大涨的功劳与他没有多大关系。但财政部主持着很多项目的拨款,他受到的压力极大,很多项目背后都站着身份尊贵的人,不可能砍掉。他只恨自己没有进入内阁,入阁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压力。熟悉的刹车声响起,太子苏蜀的汽车停靠在乾清宫门前。太子苏蜀从汽车上走下来,他与文武百官打招呼,走到队伍的最前方。他来到不久,御前会议的时间就到达,太监打开乾清宫的门,他们有序进入乾清宫。太子苏蜀坐在皇帝苏河旁边,他看着陆续就坐的文武大臣。经过这段时间父皇的言传身教,他的政治素养也不断的增长。他现在能看出来,前方的文武大臣,有人看似云淡风轻,打仗他们左顾右盼,与旁人说悄悄话。这就是急切的表现,这帮人以工部尚书方以智、科技部尚书田家鹏、教育部尚书鲁光涵,还有军方将领为主。他们都是花钱的大户,遇到财政预算分配的时刻,心里不可能不急。刑部尚书冒襄、医部尚书太医院院长孔仁心、吏部尚书李天养。这三位尚书表现的很随和,这是因为这三部每年的预算几乎固定。他们遇到特别的情况,例如刑部特大案件、医部应对瘟疫,可以向内阁申请特别预算。这三位不用争抢,他们表现的很随和,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皇帝苏河看向众位大臣,语气随和的说道:“今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特别是交趾、暹罗等南洋诸省的水利设施与化肥厂陆续投入使用。这导致南洋诸省的大米输入到内陆地区,粮价总体保持稳定。朕可以向祖宗宣告,帝国初步能解决温饱问题。哪怕是帝国最底层的乞丐,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他们也能前往帝国各地的福利院,吃上免费餐。帝国已经有能力保证,在不发生大灾大难,帝国力所能及时,不会饿死一位子民。”皇帝苏河看到这个情况时,他非常的欣慰。大华帝国向外不断殖民扩张,又通过工业化发展生产力,终于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帝国现在已经有能力,养一些不事生产的乞儿。粮食价格已经压到最低,只有减少居民基本生活的开支,他们才有榆钱消费工业产品,带动帝国工业化的发展。至于农民,皇帝苏河废除苛捐杂税,又约束基层的官吏。这两项做法,已经让农民来到了最宽松的时代。华夏大地上的农民,只要能活下去,他们都很温顺。帝国也给这些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只要有能力想发展,他们都能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新天地。民生部尚书潘洪才激动的起身说道:“陛下德威四海,帝国的农税不高,百姓耕者有其田。百姓种田的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天公又作美。工部水利司的同僚很辛苦,又加上化肥的大量应用。今年的粮食产量增产了百分之四十。这保证我国百姓,每人每天三顿白米白面,每个人都能吃饱饭。帝国还有近千吨的水稻小麦,可用于出口国外。如果算上红薯玉米土豆这三种种植广泛的杂粮,帝国的粮食产量会更高,能轻松养活更多的人。杂粮充足,饲料就充足。现在民间的猪和鸡鸭鹅养殖业,已经在内陆高速发展。北方的草原地区,也开始养殖大量的牛羊,在草场不富裕时,喂牛羊一些杂粮作为辅食。帝国的土地广袤,人口增长速度没有追上领土扩张的速度。臣之前一直担忧,一部分田地因为人口不足导致撂荒。臣前段时间见识到农用机械的发展,只需要两位农民,利用各种农用机械,可以轻松耕种百多亩土地。一台收割机的效率,比五十位农工收割的速度还快。拖拉机耕地的速度,那更是比十头牛还快,能把更深层的土壤翻出来。”潘宏才还想继续说下去,但他看到皇帝苏河注意力开始还能集中,随着他的汇报,皇帝苏河的眼神向其他方向转移。他就知道自己的话有些啰嗦,话语立刻到此为止。他再继续说下去,那就给皇帝苏河和同僚,都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皇帝苏河看到潘宏才说完,他赞赏的说道:“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很大。柴油机农用机械的出现,那能让农民的生产力得到提高,只需要少量的农民,就能耕种更多的土地。农业只需少量的人口,就能产出足够的粮食、蔬菜、水果。更多的人口可以进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