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在地里劳作,兼做公社派发的义务工,入了冬到过年这段,也有集中的义务工要出。
修桥补路、开山造林,挖水渠、开水库,凡是人能干的活,都被公社的义务工所涵盖。
所剩不多的闲暇时间,就是修房盖屋、整自留地、做衣服、被褥的时间。
渡过了困难时期,经过几年的发展,私底下的以物易物,鸽子市之类的交易场所,也得到了发展。
洼里靠山吃山,杂粮数量多,日子也就越过越好。
手里剩的多了,要求自然也就多,饱暖思淫欲,差不了大概的。
棉花、棉布可没有工分兑换一说,除非是原产地。
城里的工人想买都难,就别说一年也分不到几个钱的农村了。
买不到新的,就弄旧的,破被褥、旧衣服,在农村也就有了很大的市场,这也是物资供应形势所迫。
只是,李胜利对半斤旧棉花就能换一斤杂粮,没什么概念。
“有方,棉花这么贵吗?”
见小叔李胜利不知民间疾苦,赵老大沉思片刻,就决定给他上一节忆苦思甜的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