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的手在衣袖下逐渐握紧,以他的政治素养,瞬间就能理解这四个字的分量,更能理解这四个字所代表的困境。
“秦国目前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大量职业军人需要安置,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保证他们生存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兵转民的逐步过渡。这是一个至少需要两代人时间去完成的重大方针调整,其中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一项配套政策就是军荣院的设立。”
“军荣院?”
历代帝王们都对这个称呼颇感兴趣。
“军荣院是一个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名称,它原名荣军院,目的是用来安置伤残军人的地方。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些延伸,即统一的对军队人员进行有效的安置管理,所有的军人都必须以军户的身份编入军荣院档案,注意是所有的军人,包括高高在上的将军们。”
嬴政感觉这个提法不错。
“这项工作完成后,军人的粮饷在法理上都是有军荣院统一发放,不走任何形式的文官衙门。当然,军荣院的一把手自然只能由皇帝或者真正的亲信来担任。这样一来,从法理上来说,天下所有的士兵的身份关系就都属于帝国自己所有了,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军户。”
嬴政锐利的目光锁定在了尉缭的身上,尉缭瞬间明白了自己老板的意思,拱手之后,开始思考起了这个军荣院的章程。
而这一政策也让后世的帝王们眼中闪过了欣喜,特别是朱元璋,不过他在下一秒就被打脸了。
“这里的军户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优待制度,是跟先军政治配套的。比如军户按照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免税额度,或者得到更多的钱粮,再比如其子女可以免费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等等,而不是让他们世世代代的当兵!”
萧盼盼咂了咂嘴,脸上尽是不满地说道,“指的就是您,朱元璋先生,您的军户制度是您为大明创立的各项制度中的一大败笔。”
朱元璋脸色一沉,他想把这个萧姑娘从光幕里拖出来打一顿手板心。
“世世代代当兵?”嬴政咀嚼着这个想法,他觉得好像也不错,至少这样不会缺少兵源了。
比起始皇帝的兴趣,宋以后的文人士大夫们开始进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中,这是什么倒行逆施的做法,一个个丘八,泥腿子居然还要给他们设置什么军荣院!他们恨不得把自己堆成人梯,冲进光幕里把萧盼盼拖出来剁成肉酱。
这样的妖言惑众会搞乱天下的!
文彦博看向了端坐在上位赵顼,注意到了他眼中闪过的光芒,顿时间心里就是一堵,他很确定有些念头必须被掐死在摇篮里。
萧盼盼郑重地望着屏幕解释道,“朱先生请您记住,任何行业都必须保证人的上下流通,否则这个行业注定只会变成近亲繁殖的畸形儿。”
朱元璋面色阴沉,他并不认同萧盼盼的话,他甚至觉得萧盼盼幼稚,因为这个女子根本不知道他设立军户制度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
“在军荣院的管理下,哪怕是划归给了地方的老兵,其身份关系也依然归属于朝廷,在法理上完成了一道有效的保障。”
萧盼盼的话没有停,“只要朝廷能兑现应有的粮饷和优待,我相信他们被藩王拉起来造反的可能会急剧降低,哪怕有个别藩王能收买部分士兵,但他也不可能收买所有人,因为他本身就没有这个资源。”
嬴政认可这种设想,论能调动的资源,封地的王可比不上全国的皇帝。
“这项制度也将成为一种双向保证,你们这些皇帝想握住刀把子就得保证军户,特别是基层军户的利益。如果做不到,那他们就会被其他的野心之人拉走,然后掀了你们的皇位。不要只想着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此时也在看着光幕的秦国士兵们眼中闪过了向往和一些不确定。
“这个女娃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有个老兵自顾自的说道,他也没想着有人能给他回答。
“她的意思是,以后到了一定年纪就不在第一线当兵了,把你们调给皇子皇孙当护卫。但是了,你们的粮饷还是朝廷发。”有个比较年轻的士兵回答道。
“就是换个地方当兵。”另一个士兵做出了总结。
“但日子更轻松了。”刚刚的年轻士兵解释道,“而且朝廷还要按功劳给钱,给土地,以后自己家的儿子也有奔头,不过是要换个地方过日子。”
“那不怕。”老兵点了点头说道,“这天下都是咱老秦人的了,换哪里都一样。”
比起老兵的期待或不安,秦始皇的想法就很直接,“钱从哪来?土地从哪来?”嬴政的问题出现在了萧盼盼手机的对话框里。
“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配套政策,开源节流和政治清算。”萧盼盼继续翻看着自己手里的笔记,“先说节流,这一点政哥已经在做了,天下工程和徭役的有序下马,还有阿房宫和皇陵的停建都是很好的节流措施,所以我们第一步的重点要放在开源上。”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