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和咱说说这个内阁!”朱元璋意识到这个内阁或许对现在的洪武一朝也有用。
“老爷子虽然也有和大姨夫你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的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老爷子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朱元璋眼睛一亮,“嗯!这个好,咱之前没想到这个问题,老四这个办法不错,咱也试试,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朱元璋也不是真的想干这么多活,只是不想权力被宰相分出去。
现在朱棣这个办法,可以不放权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少工作量。
马皇后贴心的拿起笔把萧然之前说的内阁制度记下来。
贤妻良母的典范,确实名不虚传。
“这个内阁制度一直延续到大明灭亡。”
朱元璋点点头,“那就是说明,内阁制度是可行的。”
“这个三杨是最早的内阁成员之一,他们从永乐一朝参与政事,经历了仁宗一朝,宣宗一朝,一直到正统一朝。”
这是四朝元老!
“他们是杨士奇,杨荣还有杨溥。”
“三个人都是四朝元老,还都姓杨,有点意思。”朱元璋笑了笑。
“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
“杨士奇能谋善断,杨荣精通军事和财务,杨浦小心谨慎,有底线,他们组成的内阁取长补短、配合默契,是大明最有影响力的内阁班子。”
听的朱元璋都心动了,“有机会咱得去看看,这可都是大才啊!”
朱元璋有其他小心思。
“一直到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大明出现重大变故。”
朱棣明白重头戏来了。
马皇后给萧然三人倒了一杯水。
“慢慢说,喝水,不着急。”
萧然端起茶杯,“大姨夫,你得有点心理准备。”
“盛极而衰,咱心里有数,是不是类似大唐的安史之乱,从盛世一下子变成乱世。”朱元璋说道。
“损失倒是不如安史之乱,但是也变成大明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后大明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正统十四年,距离咱现在也没有多少年啊!”
萧然放下茶杯继续说道:“瓦剌开始在边境搞事情,朱祁镇被太监怂恿,要御驾亲征。”
“这一次御驾亲征,朱祁镇带着大明全部精锐,也就是老爷子一手组建的三大营,三大营应该是大明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比洪武一朝大明军队强。”
“比咱现在强吗?”朱元璋有点不服气。
“武器装备方面大姨夫你这就比不了,军事素养永乐一朝三大营同样强,永乐一朝综合国力强,武器这些比洪武一朝强也是情理之中。”
神机营就是洪武一朝无法比拟的。
“三大营,老四这个伱给咱写下来,以后咱也按照这个改造一下现在的大明军队。”朱元璋肯定不会错过这种机会。
“是,爹!”朱棣立刻表示。
“朱祁镇带走了大明所有的武勋集团的人,还有朝堂上大部分文官高层,朱祁镇本人不懂军事,却想效仿老爷子和宣宗朱瞻基做一个有军功的皇帝,结果因为瞎指挥,被瓦剌大败。”
“混账东西!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吗?”朱元璋听到这个就生气。
大明不缺带兵打仗的武将,皇帝去凑热闹朱元璋是非常不赞同的。
如果你有朱棣和朱瞻基的军事才能,朱元璋肯定不说什么。
朱棣身体都在微微颤抖,“损失情况如何?”
“老爷子你的三大营精锐,全军覆没了!”萧然说道。
朱棣险些一口老血喷出去,“不肖子孙!不肖子孙啊!”
朱元璋黑着脸,“这个朱祁镇,祸国殃民的混账东西!”
“大明三大营精锐全军覆没不说,大明的武勋集团也全部葬送,跟着出去的文官集团高层也全部战死。”
朱元璋朱棣握紧拳头,现在恼火的很。
“文官高层战死影响其实不大,影响最大的是武勋集团全军覆没。”萧然特别强调一点。
“这个怎么说?”朱元璋问道。
“自此之后五军都督府彻底落寞,沦为吉祥物,文官开始掌握军权,洪武一朝永乐一朝那种铁血大明的气势慢慢的不复存在了!”
“文官地位越来越高,武将地位越来越低,武将地位低,军队的战斗力也开始一天不如一天,对外战争很多时候是惨不忍睹的。”
朱元璋揉了揉眉心,越听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