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先生所说的问题,倒是令我有些难以回答。”
“自我登基以来,刘太后沿袭旧制多年,朝中大多是旧制的拥护者。”
赵祯苦笑,他缓缓的说道。
“大宋天下的混乱,不是短期内出现的,想要一次性解决干净,就必须狠得下心,哪怕朝中多数官员反对。”萧然沉声道。
他意有所指,在历史上,赵祯正是因为扛不住压力,导致改革失败。
“现在吕夷简已经被罢职,守旧的权臣少了一位,这便是最好的机会。”
赵祯心中也是想要改革,但还是有所顾虑。
“朝廷中大肆改革,容易出现朝堂动乱,天下还有农民起义,不如再等等。”
赵匡胤看不下去他这副模样,抬手一巴掌打他脑袋上,“朕在,萧先生在,你还有什么顾虑!”
差点栽倒在地的赵祯赶紧低头,“烦请萧先生指点。”
萧然道:“你这可就是新的需求了,得给钱。”
他是个商人,不是慈善家。
“请笑纳。”赵祯不敢多说,立刻奉上黄金。
百两黄金,萧然收下后,再次开口,“提拔范仲淹是必然的,还有几个名臣你可以提拔。”
“包拯,世称包青天,他廉洁公正,性格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适合执掌律法,所有贪官污吏交给他,你完全可以放心。”
“还有欧阳修,富弼适合外交,韩琦在军中有声望,文彦博,他算是个贤臣,但主张减少将士,暂时不可取。”
“苏洵,张方平,狄青。”
“狄青身为武将,可以安排去镇压起义,守卫边疆。”
“我所说的这几位都是你在位时期的能臣,其余的你可以看着选。”
萧然简单说了几个官员后,没有继续往下说其他的。
停下片刻,萧然倒是想起个重要的事。
“不要重文轻武!”
“你们老赵家重文轻武的下场就是后来无将领可用。”
“武将在外给你辛辛苦苦打仗,你就因为他们是武将猜忌,给人贬黜,多少有点让人寒心。”
说起这个,萧然就觉得无语。
虽说这是因为大宋期间的朝政弊端,导致有将领拥兵自重,以及各种起义,但猜忌所有将领真的太离谱。
没有军队和利害的将领,大宋不完才怪。
赵祯一脸尴尬,“我会谨记此事。”
“说起来,这件事还是从大宋开国就流传的。”萧然看向赵匡胤,有几分调侃。
赵匡胤干咳两声,他明白自己是为什么。
“继续说改革的事吧。”
“改革的事,选出合适的官员是第一步,我建议调动一支军队进京,强制改革,不给守旧派任何反击的机会。”萧然道。
赵祯点头,“明白,我就召人进京。”
根据萧然的建议,赵祯心中有了谋划,匆忙离开殿内。
赵匡胤神色严肃的道,“范仲淹提出的改革真的适合大宋?”
前来时,萧然笼统提过改革的主张思想。
萧然沉声道:“范仲淹等人提出的改革都是利国利民,很大程度上可以肃清朝堂,安抚百姓,提高大宋的实力。”
“可惜改革进行到一半时,赵祯就顶不住守旧派的压力放弃了。”
“在范仲淹提出改革后,赵祯就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一开始是中书省、枢密院长官选配的各路转运使。范仲淹在选配转运使上制定严格的条件凡是庸碌无能之辈,一律免去,最后选定几个合适的官员考察各地的政绩。”
“而对于范仲淹的改革,富弼担心把庸才免官出现悲泣之感。范仲淹则坚持认为,如果任由这些官员贪赃枉法,则百姓将受其剥削。”
“不久赵祯让两部门发布施行新定磨勘式,作为考核官员及官吏的依据。还提出荫补法,下令限制职田数额。”
“这两条正好触动了官僚地主阶层的特权及利益,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对改革极为不满,开始支持部分御史台谏官,攻击和诽谤范仲淹等改革派及新政推行,甚至又诬陷改革派为朋党欺罔擅权,怀奸不忠。”
“其中枢密使夏竦暗中伪造石介为富弼撰写的废立皇帝的诏书,诬蔑富弼要废仁宗,另立为帝。此事没能完全阻拦改革的进行,直到后来,范仲淹借秋防之名离开暗中进行改革,宣抚陕西、河东两地,而富弼宣抚河北。他们身为改革先锋离开,朝廷成了守旧派的天下,他们编织各种罪名,把支持新政的官员贬出朝廷。”
“此时赵祯向守旧派妥协,范仲淹被罢相,并且下令取消之前制定的律法,没多久韩琦也遭罢相,欧阳修等人也被贬出朝廷。又把各路转运使、司判官、按察使等取消罢免。甚至于当时惩治贪官有成效的江南转运使杨绂、判官王绰、提点刑狱王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