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廷推,是朱由检越来越喜欢采用的任官方式。
因为他发现这样容易掌控人选,九卿就那么几个官员,谁推荐出来的一目了然,没有那么内情隐瞒。
而且朱由检在看到心仪人选时,直接点用即可,甚至不需要九卿确定正推、陪推,导致自己只有正推可选。
九卿也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这增加了他们的权力。让他们相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在人事上的话语权。
在官场上,谁能掌握下属的官帽子,下属就会巴结谁。皇帝给他们增加权力,九卿当然不会不同意。
部推同样如此,让各部增加了话语权。吏部或许有不满,却挡不住其它各部想要这个职权。
尤其是吏部尚书房壮丽,已经确定要在明年退下去。他本人又不是喜欢揽权的,不理会吏部一些官员的抱怨。对九卿廷推和部推这件事,丝毫没有反对。
吏部左侍郎杨景辰,是朱由检的心腹,更不可能反对皇帝的提议,破坏和皇帝的良好关系。
吏部右侍郎董其昌如今还没就任,而且按皇帝定下的致仕年龄制度,董其昌已经七十三岁,说不定一年之后就不会留任。朝堂上的人对他,根本没有在意。
所以朱由检对廷推和部推的改动,目前都很顺利。九卿在他的扶持下,权力和威望进一步提升。更有底气在常参会议上,和内阁大学士分庭抗礼。
所以,在朱由检提出通政司参政由九卿廷推、通政和参议部推之后,在场的官员没有一个反对。而是按皇帝的吩咐,开始推荐人选。
吏部的职权虽然被削一些,在人事上的话语权却仍旧最大。按照皇帝的要求,吏部尚书房壮丽想了几个人选,推荐道:
“前任户部郎中杨嗣昌,曾在天启年间专理新饷,颇是有些才干。”
“如今他父亲杨鹤被起复为西北三省护军使,杨嗣昌同样可以起复。”
杨嗣昌这个人,朱由检是知道的。他在信王府时,就看过杨嗣昌的《地官集》。而且这个人在后世也有些名气,和卢象升有些关联。
虽然不记得杨嗣昌具体做过什么事,朱由检仍旧属意他。没有其它原因,就是耳熟而已。
再加上杨嗣昌以前是户部郎中,对大明通讯社自负盈亏颇有好处。郎中升为参政,也是正常迁转。
所以朱由检心中,已经定下了这个人。但他却没有立刻说出来,而是问他人道:
“还有人选吗?”
“都可以提出来。”
户部尚书郭允厚,提出山东参政丁魁楚,可以转任通政司参政。
此人本来是山东按察司副使、大名兵备道,但是在朱由检把大名府知府卢象升也任命为兵备道后,被安排转任山东参政。
听到郭允厚特意指出这一点,朱由检一时间有些尴尬,认识到自己之前不熟悉政务,太急于提拔卢象升,以至于有这个疏漏。
所以丁魁楚应该补偿,给他安排个职位。此人以前做过户部陕西司主事、礼部主客司郎中,而且有地方经历,符合候选条件。
这两人就是最适合的人选,其他人提出的四川参政焦源清、江西参政陆之祺等人,都比不上两人。
九卿廷推的结果,不出意外是杨嗣昌、丁魁楚在前。
朱由检当即点了杨嗣昌为通政司右参政,负责大明通讯社筹办。
丁魁楚被任命为左通政,加从三品参政衔。这对于他来说,同样也是升迁。
右通政的职位,朱由检任命通政使管右参议事杨绍震升任,同样加从三品参政衔。
左参议的职位,朱由检起复左通政管左参议事韩国藩担任,加正四品参事衔。此人是南京鹰扬卫籍,世袭鹰扬卫百户。之前因为推升不合阉党心意,被削籍追夺诰命。朱由检听到他的出身后,当即下旨起复,继续担任左参议。
至于通政司右参议,被朱由检点了陈子壮的父亲陈熙昌担任。此人之前担任吏科都给事中,如今吏科都给事中是陈尔翼,自然无法让陈熙昌复任。所以朱由检任命他担任右参议,同样加正四品参事衔——
都给事中名义上正七品,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却是相当于四五品,以前通常有寺丞、少卿甚至正卿加衔。朱由检任命他担任右参议,并不算是超迁。
如此,通政司从四品参议以上官员,都被补充完整,一共七名官员。
这么多高级官员,当然不能让他们吃干饭。朱由检想着通政司的职责,下令道:
“通政司设司务厅,由通政使亲管,负责通政司日常事务。”
“另设公文处,负责接受各类奏疏,把奏疏编号、存档、分类、分级,决定初步处理意见。”
“公文处由左参政亲掌,注意保密事项,锦衣卫保密司派人跟进,并负责军情机密和银章密奏事宜。”
“设置章奏处,掌管官员奏疏,由左通政亲掌。”
“设置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