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玄幻魔法>崇祯重振大明> 第302章 增设县级官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2章 增设县级官员(2 / 3)

出身的人,还有机会当官吗?

皇帝扩招这么多,怎么安排得来?

例如这一次的会试,就被分为易经六房、诗经六房、尚书四房、春秋和礼记各两房。一共有二十房,二十名阅卷的同考官。每一房录取二十人,共四百名进士。

“府里既有推官,县里也要有法官,像城区廷尉署一样,负责司法审判和监察事务。”

“三个官员负责一县事务的情况,已经不符合大明需要。”

即使对他来说,担任大明首次明书科的主考官,也是一大荣誉。这不仅是名声上的事情,还代表着这一科明书科的士子,都要认他为座师。

董其昌就是知道其中利害,才会喜不自胜。他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临到老来,还能主持科举。

那些陕西武道大会的优胜者、不够资格去京城参加武道大会的,孙传庭认为可以在训练后任命为县尉、巡检,带领衙役捕快,抓捕地方盗匪。

然后他转向刘宗周,说道:

“明经科的事情,就由刘先生主持。”

而且上面还提到,要赐予一些非进士的举人出身,让他们有当官的资格。

朱由检听着他们不断提出困难,就是不愿帮自己解决问题。对这些朝堂上的官员,有些不太满意。

在前一段时间制定省级会推条例后,朱由检认识到大明的官员能够接受集议制度下放。所以决定把大事集议的传统,向县里面拓展——

那些副榜举人不愿担任的教职,一些下第举人可是趋之若鹜。毕竟由教职当官,也是入仕的途径。著名的海瑞海刚峰,就是以举人身份担任教谕,成为一代名臣。

但是朱由检既然已经提出,就不会半途而废。用孙传庭的奏疏反驳道:

“增加县官的事情,是陕西巡抚提出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是大明第一次举行明书科,明书科考试的标准,都要由他决定。什么样的字能够取用,要听他的安排——

这让看到报纸的举人,顿时喜出望外。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录用六百进士还不够,还打算增设恩科,再招收二百进士。

“怎么能只让这些人参加呢?”

“典史作为吏员之长,允许列席会议,向其他吏员传达。”

朱由检对这个提议极为赞赏,让高时明把奏疏中增设县尉的提议,大声朗读出来。

这些都是成例,明经科刚刚设立,显然不可能改变。这次明经科考试,显然要仿照进士科。以后竞争激烈了,才有可能把五经内容融合,要求参加的士子五经皆通。

“这六位官员,就是县里事务的决定者。县中大小事务、吏员升降、财政收支,都要由六人做决断。”

“然后在这篇文章的旁边,要写上增设县级官员的讨论。把朝廷有意增设县官的事情,告诉所有士子。”

“二十七日的头版,要定为朝廷增设恩科,把朕登极加恩,多录用人才的事情写出来。”

这种方法比一下子在全国铺开稳重点,但是仍旧有很多风险。

以后县里的事务,就由知县全权决断改为集体领导。每个人都有相应的职权,分割知县的权力。

这些举人的年龄大,多少有点名气。有他们出头驳斥,再加上祖上三代白身的举人附和。双方斗了个旗鼓相当,谁也不肯服谁。

并且把法官的设立,同样提了出来:

“知县掌一县之政,不能把精力耽搁在刑名事务上。”

“知县仅在其余官员争论不出高下时,拥有最终决定权。”

而且更妙的是,董其昌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即使名气再大、弟子再多,也不可能在朝堂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年前通过的七十岁以上一次起复一年的决定,也能让朱由检很轻易地把他拿下来。

这些人大多是地头蛇,在地方有些影响力。对绿林中的事情,比一般官员更了解。有这些人带头,陕西匪患不说彻底平定,至少能暂时稳定下来。

一些多年不第、想要谋个官位的举人,对此议论纷纷,想要让朝廷收回成命,把恩科的范围拓展到所有举人。

所谓“破家县令,灭门府尹”,指的就是他们。

知县俗称百里侯,又被称为老父母,他们在地方的权力,可谓大得无边。

刘宗周突然得到这个任命,心中十分喜悦。

这样他在大明书法界的影响力,会得到一个跃升。后世明书科的士子,都要学他的字帖。

唯有大学士张瑞图,心中很是黯然。因为他同样是书法名家,有资格主持明书科。皇帝之前也让他专注图书和文字事宜,负责这些事情。以他大学士的身份,主持科举更适合点。

孙传庭由此提出,可以在陕西增设巡检,在县里增设县尉,专门负责捕盗。

巡检、副巡检的品级,则被定为从九品,属于正式官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