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们献给朕的银子,还有以后朕在东宁公司的分红,都买成粮食运过来。”
“朕给你们的价格,是一石粮食七钱,能运过来多少,就抵多少钱财。”
“你们从中赚多少朕不管,但是每年运来的粮食,不能低于百万石。”
郑彩听到这些,心中可谓大喜。因为皇帝开出的粮食收购价比较高,而且是有多少收多少。
这种生意虽然称不上暴利,但是只要能打通,就能稳定获益。
需要他去计算的,是从南洋收购粮食后运过来,会不会导致亏本?
毕竟海运的风险现在还是比较大的,郑彩和郑芝虎这几個月跑了几趟,中间遇到了不少风险。走这条路运输粮食,显然要把海上漂没算进去。
粗略计算,郑彩觉得亏本的可能性不大,很快答应了这件事。又请求皇帝疏通航道,允许在沿海停靠、规避海上风险。
朱由检一口答应,还让他去海军衙门找航海署,清理沿途礁石、建设导航灯塔。要把南北航运线路完善,降低航运风险。
如果这条航线能稳定运输粮食,大明就有了一条输血线。海外运来的粮食,会弥补京城粮食的缺口。这样南方往京城运输的漕粮就能挪出来,改为运往陕西救济灾民。
而且对朱由检来说,他现在缺的就是粮食。只要粮食足够,能让士兵吃饱饭。那么士兵的基本战斗能力就有保障,不会轻易逃亡,从边军变成流民。
所以,在一时无法把欠饷全部补发的情况下,朱由检决定发放粮食,先保障这些人的基本生存。
如果南洋那边因此看到财路,开发更多的土地种粮食、甚至把粮食主动运过来,朱由检会更欣慰,用大明生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和他们进行贸易。
想到这点,朱由检又推出了一条政策,说道:
“你们回去之后,要告诉所有的海商:来天津贸易的商人,可以用粮食抵税。”
“海关总署会发放票据,并且对粮食、油料等食物免征进口税。”
“京城这边对粮食的需求是无限的,让他们放心把粮食运过来。”
这番话语,让郑彩更是欣喜,认识到可以联合南方的海商,共同开拓这条粮食航线。
虽然目前跑这条航线的商人很少,但他觉得粮食贸易的刺激下,这条航线会很快热起来。
而且据他所知,定州的瓷器还是不错的,靠近天津的永平府一带也多产陶器罂瓮盆盎之属,这些都能在海外卖个好价钱。甚至山东的山茧绸,都有可能卖出去。
如果不局限于卖给洋人,北方草原上的皮毛、牛马,都能卖到南方去。
来到北方的商船,不用担心回去时运输什么东西。
可以说,北方的物产并不少,南北贸易很有潜力。
本章完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