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廷推。”
“薛卿有什么人选要推荐,可以及时提上来。”
然后又似是有意、似是无意地道:
“吕祥多有立功,已经提升为正五品中良造。”
“这个品级,有资格担任寺丞吧?”
“薛卿现在兼着少府寺卿的位子,有没有想过推荐谁担任少府寺寺丞、还有少卿职位?”
薛凤翔闻听此言,心中咯噔一声,知道难办的事来了。
他之前在商务司的事情上犯了错,皇帝不但没有责罚,还把他回升为工部尚书。如今终于给了他,一件难办的事:
『吕祥级别再高,也是工匠出身啊!』
『让他担任寺丞,朝堂上还不吵翻天!』
有心不理这件事,但是他又知道皇帝的信任不是凭白给他的。而且封爵的暗示,让他很是心动。
所以薛凤翔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主意,说道:
“陛下,吕祥多次立功,臣以为当赐元士。”
“他若能获得元士出身,担任寺丞就没有什么妨碍了!”
把这件事情,又踢给了皇帝。
朱由检听到此言,却是眼前一亮。因为他之前设立元士时就想过,把元士身份特赐给理工科人才。
吕祥这个工匠,自然也在其列。作为文思院掌院,他的地位在朱由检看来,就是工程院院长。
这样重要的职位,当然担得起元士身份,所以朱由检当即道:
“确实应该如此!”
“这件事要好好操作。”
“这样,你找钱嘉徵把吕祥在印刷上的功绩好好宣扬一下,再把吕祥制造的刺刀,送到辽东前线,让辽东的火铳尽快装上刺刀。”
“告诉钱嘉徵、孙元化、茅元仪等元士,为吕祥申请特赐元士出身。”
打算用这个做法,减少人们的非议。
薛凤翔听了之后,眼睛则是更亮。因为吕祥的功绩,他这个少府寺卿显然也要占一份。宣扬吕祥的功绩,不就同时宣扬他的吗?
这让薛凤翔真的感受到,以后封爵的希望——
只要守着文思院那个宝地,他以后能分润的功绩多着呢。不枉他大力支持文思院,甚至被一些官员嘲笑。
满意地离开皇宫,薛凤翔立刻找人操持这件事。
朱由检看着薛凤翔离开的背影,心中思索着主持商务司的人选。
这个司负责统一采购,和太府寺的统一税收同等重要。只不过一个花钱、一个收钱而已。
所以朱由检才打算,让工部左侍郎专管。
按照薛凤翔的提议,候选人有商周祚、南居益等。
但是这些官员,在朱由检看来都不怎么合心意,不认为他们在商业上有什么见地,甚至可能连负责内府监的王承恩都不如——
至少王承恩忠心是有的,即使商业才能略差,在朱由检事无巨细的嘱咐下,能把事情办起来。
那些文官是能力不怎么样,却又固执己见。
『所以,要选一个性格比较柔和的人。』
『让他即使不懂,也能抄内府监作业!』
有了这个想法,朱由检对工部左侍郎的人选,渐渐有了定计。
然后再看着报纸上的文章,对光禄寺仍旧气不打一处来,下决心把光禄寺整个衙门,都要好好整顿。
同时,对写文章的“七录斋主”,则是称赞非常:
“七录斋主,应该是张溥的笔名吧?”
“除了他这个七录七焚的名人,谁还用这个笔名?”
旁边王承恩笑道:
“就是张溥张天如,他在江南士子中很有名气。”
朱由检微微点头,表示知道这个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课本上学过《五人墓碑记》,还因为张溥是复社的领袖,号称东林党的后继人。
朱由检对一个东林党已经够烦的了,如何能坐视第二个东林党出现。
所以他早就已经决定,要把张溥、陈子龙等复社核心人员招揽过来,让他们没精力搞复社。
而且人他都选好了,那就是徐阶弟弟徐陟的曾孙徐孚远,徐本高推荐的和江南士子颇有往来的人。
没想到这个人还没用上,张溥就来京城了。朱由检既然遇到,当然不可能放过这个人。
有意鼓励民间的撰稿人,让他们做好舆论监督,朱由检道:
“召张溥觐见!”
“朕要见见这个太学生。”
让王承恩派人,把张溥给请过来。
张溥听到皇帝召见,内心一阵激动。
他虽然有靠文章扬名的心思,也期盼皇帝能像传言的那样看报纸。
却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皇帝看到报纸上的文章后,就要召见自己。
喜得他急忙派同学告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