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林家这些日子天天出入行宫,得了不少好东西。”
常山不以为意,“林家是新得了茄子这种蔬菜,给越王送去的。咱家不是也得了不少吗,咱家谁吃了不说好?你吃着别人的好东西,倒在背后说嘴。”
周氏瞪了自个男人一眼,觉得这男人一根筋,不明白她的心思。
“村里都说林家上赶着,给越王当孙子呢。”
“别胡说,咱们都是皇家的奴仆,现在越王管着咱们,咱们得了好东西自然要给越王留一份。那些人眼红林家得了好东西,也给越王送去啊,谁又不让他们送了。”
见男人喝斥,周氏只好做罢。
眼珠子一转,又说道:“我娘家那弟弟,说家里日子不好过,今年赋税收得高,徭役也比往年多干了两个月,还听说明年要征兵,他怕被征走,叫我问你能不能把他家也弄成陵户?”
常山听了直皱眉。
周氏那弟弟好吃懒做,岳父留的十几亩好地,全给他霍霍得只剩三五亩,一家人七八口都不够填饱肚子,时常朝他们伸手。
周氏念着只剩这么一个弟弟,时不时接济。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个民籍有什么不好?别人想入民籍都入不了,他可倒好,往外推。”常山谈起这个舅子就皱眉。
“一家那么多口人,勤快些,怎会填不饱肚子?这几年老天都赏饭吃,风调雨顺的,地里粮食也收得多。平时农闲去城里找找零活怎就活不下去了?”
还当陵户!当陵户是不用缴各种税,不用服徭役,也不用担心被征兵,可陵户是给别人当奴才!
他一辈子连天寿县都没出去过。
“让他别想东想西的,好好把地里的活捯饬好,孩子们也大了,有手有脚不会缺吃的。别成天尽想那些有的没的。再说现在也没听说哪个陵村有绝户的,现在都不缺人。”
周氏听了不满地撇撇嘴。
每回她让男人帮忙把弟弟一家变成陵户,他就推三阻四。当陵户不好,他姓常的为什么七八代人都不想法子改籍?
嘁。
她就这么一个弟弟,父母都不在了,只有弟弟一家可以走动,让弟弟一家呆在他们身边,平时有个照应有什么不好?
隔天周氏回了娘家,跟娘家弟弟周旺财这么一说,他就不高兴了,说姐夫看不起他,不肯帮他。
周氏听不了弟弟说自个男人的坏话,解释道:“你姐夫说现在陵村那边不缺人,也没有绝户的。”
天寿山每个皇帝陵园,按制配有陵户五十户,无朝廷旨意,一日是陵户,世代都是陵户。如遇绝户,或别的原因少了配制,可抽调就近民户进行增补。
现在长陵村并不缺人。
可周旺财却听不见去。就是觉得他姐夫不肯帮忙。不缺人,随便找个什么原因,把其中一户腾出去,不就有缺了吗?
他现在看着他姐一家吃香的喝辣的,吃穿不愁,地里种多少粮都是自己的,有俸禄不说,有衣有食,还时不时有厚赏,万事不愁,他今年被拉去修城墙,在山上吹了三个月的风,人都吹皱了。
他也想当陵户!没机会就创造机会。
自得知弟弟的心思后,周氏的目光就盯上了林家。林家之前是从别处迁来的,随便找个原因也能把他迁出去。
她观察了几天,发现这林家还真就跟村里人说的那样,不知烧了什么好东西,那香味直勾人掉口水。明显家里得了好东西。
再看林家几个孩子,个个长得溜圆,脸上肉乎乎的,一看就是吃的好。
再看林家几个女人,连耿氏瞧着都年轻了好几岁。跟她站一块,跟差了一辈似的。
而且还听说,林秋山时常出入行宫,得了越王的青眼,时常得越王的厚赏。林秋山怎能越过她男人这个村长,得了越王的青眼呢!
周氏妒忌得眼睛发红。
一些风言风语也传到了镇上。
林敬安的岳父李有财在镇上开了一间杂货铺,附近十里八乡的人进镇,大多数人都在他家店里买过东西。又加上李有财的女儿嫁给陵户家的林敬安,陵村的人也多会到他家铺子里买东西。
这就让李有财听了不少关于林家的消息。
临近冬至祭,李有财想着这是今年最后一个大祭,到时候一定会有不少达官贵人会来皇陵拜谒的,一心攀附权贵的李有财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便催着林敬安带着妻儿回了长陵村。
长陵村林家,林秋山自得了越王的吩咐,平常除了上值,连门都不出了,就窝在家里打首饰。
想着这是越王送给女儿的,还是聘礼,林秋山格外重视。
当年他没护住女儿,让女儿被送去活埋,他欠了女儿的。现在这些是给自家女儿做的,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给他女儿打首饰。
殿下给的图纸也太好看了,他做了这么多年的首饰,哪怕祖上也传下好些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