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守仁,精于义理德行,素行端谨,着入文渊阁参预机务。”
弘治元年正月,第一次早朝的时候,随着传旨太监曹正淳洪亮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响起,徐信自五品官的队伍中走出,无数目光都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参预机务,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代表着现如今大明文官权力的巅峰,阁臣,被誉为“隐相”,无数人一辈子望而不得的目标,眼前这个不过虚岁十六的孺子却入阁了。
虽说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的传说,但想来也没有现在这一幕离谱。
很多官吏都对这個任命有意见,但最终都偃旗息鼓。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先帝驾崩,到现在不过四个多月的时间,然而就是这四个月,却让弘治帝树立了权威,期间多少腥风血雨,很大一部分建议都是由着徐信所提。
朝堂之上的这些“衣冠禽兽”大多都是聪明人,知晓这位十六岁的少年不好惹,智慧手腕都不缺,还简在帝心,他们拿什么斗?
而且从五品入阁之事,又不是没有先例,他们大多不是阁臣,拿什么理由去反对?
现任内阁首辅“刘棉花”刘大人倒是看了看徐信,但脸上是和蔼的笑容,并且还低头打了招呼,明显是不想惹事。
徐信入阁这事,就是这么定下来了,有些小风波,但却无什么要紧事。
其实真的算起来,他入阁这事也不算大,因为他并不是以六部堂官的身份入阁,而是挂了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入阁,手上并无实权,只有对皇帝的建议权,能做什么事情,就全看皇帝。
这样的情况吧,对于很多老成持重之辈来说,也是能接受的事情。
徐信也喜欢这样的身份,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揽权办事之人。实权意味着要办事,办事……意味着就没空闲时间。他每日练武什么的都有些不够时间,要那么大的实权干什么?给自己找不自在?
“王大人,陛下请您到武英殿!”
早朝结束之后,徐信就被人叫住了,也还是熟人,现在的东厂督主,只掌管东厂的曹正淳,曹公公。
去年御前救驾大战刘喜,曹公公出了好大的风头,自然而然的便是受到了重用,尤其是弘治帝继位之后,成为了御马监的主事,东厂督公。
虽然弘治帝很信任曹正淳,但也对他的权力有限制和防备,主要是刘喜和雨化田这两个先帝时期的大太监,闹出的事情都太不像话。
刘喜弑十三皇子,雨化田毒杀贵妃,这些都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弘治帝朱佑樘经历过这些,没有把宦官一棍子全部打死,就已经是非常理智了,怎么可能再对宦官不加限制的重用。
成化朝的大太监,权力也确实是太大了,提督东厂和西厂两个权力机构,不仅是监察百官和地方,还与锦衣卫沆瀣一气,威风的时候,能随意找理由捕杀低品级官员,这样的事情太过了。
朱佑樘上位后,被解散掉的西厂人手暂时并入锦衣卫,东厂为曹正淳掌控,但定死了他不能伸手向锦衣卫。
另外曹正淳也只是御马监的主事,并不是太监当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重要的位置,朱佑樘给了从凤阳皇陵被召回的怀恩。
这一系列的分权手段,徐信是没教的,完全就是朱佑樘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当皇帝的这几个月,他也是成长了许多。
“陛下!”
徐信进了武英殿,见到了现在的弘治帝朱佑樘,少女风的张皇后也在,正给皇帝送甜汤。
“守仁来了,一起喝一碗!”
皇帝看到徐信的时候很高兴的邀请他一起喝汤,张皇后很有眼力劲的帮盛了一碗,徐信双手接过,在皇帝的示意下,在他面前坐下,两个人边喝边聊,就好像真的是知己好友一般。
“守仁啊,我这些日子看了各处府库卷册,才知晓我朝财政触目惊心……”
朱佑樘向着徐信大吐苦水,但核心的意思就是一个,那就是大明的财政有问题,皇帝觉得自己手上的钱不够花。
徐信看了眼旁边的张皇后,心中大致有些猜测。大明的财政情况他大概清楚一些,有问题但还没有到崩溃的程度,不够花……大抵是皇帝自己私用的钱不够。
“陛下,财政之事不过开源和节流,节流……清理冗兵冗官是最好的办法,但此事不可擅为。至于开源,通商海外是极好的一个法子。”
“试举一例,松江棉布,苏杭绸缎,江西瓷器,福建茶叶,素为西洋人所垂涎,尝举万金以求之,若能保证海商通畅,年入百万甚至千万,都不在话下……”
“什么!”
朱佑樘听徐信这么一说,可谓是大吃一惊,海外通商居然能这么赚钱,那为什么他老爹废了下西洋之事?
“禁绝下西洋之事,是没找对办法……”
徐信稍稍和朱佑樘说了一句,想办法让皇帝动心,开海下西洋这事他是一定要办的。朱元璋干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