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一词在古代医书中常常被提及,是指腹内肠道生疮,疼痛难忍的病症。在繁华的唐朝,长安城内的一家医馆里,一位年轻的郎中正为一位病情严重的病人诊治。
“郎中,我这腹痛如绞,实在是难以忍受啊!”病人面色苍白,痛苦地倚在榻上,声音虚弱。
郎中名叫李云鹤,他轻轻抚着病人的脉搏,眉头紧锁,道:“老伯,你的病情非同小可,乃是肠痈之症,需立即施治。”
“肠痈?那该如何是好?”病人闻言,心如刀绞。
李云鹤沉思片刻,说:“唯有开刀取脓,方可解此危局。只是此手术风险极大,老伯你可有准备?”
病人咬咬牙,眼神坚决:“只要能活下去,我愿一试。”
李云鹤点头,吩咐门外的徒弟:“阿福,去请王太医来,我需要他的协助。”
王太医是长安城内知名的外科名医,闻言立刻赶来。两位郎中联手,经过一番紧张的手术,成功为病人排出了脓血。然而,病人术后的情况并不乐观,高烧不退,病情反复。
“云鹤,你这手术做得不错,但为何病人病情未见好转?”王太医皱眉问道。
李云鹤摇头,神色忧虑:“我也疑惑,按理说脓血已出,病情应有所缓解才对。”
王太医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你确定脓血全部排出,无遗漏之处?”
李云鹤愣住,再次审视病人腹部的伤口,脸色大变:“不好,我疏忽了!肠壁上似乎还有残留的脓血。”
两人立刻动手,小心翼翼地清理伤口,果然发现一处隐藏的脓血。清理完毕,病人的体温逐渐下降,病情开始稳定。
然而,祸不单行,此时医馆外突然传来嘈杂声,一名士兵冲进医馆,急切道:“郎中,快!将军府的小公子也得了肠痈,情况危急!”
李云鹤和王太医对视一眼,立刻动身前往将军府。小公子名叫李昂,年仅十五,正是青春年少之时,却遭受如此折磨,将军夫妇心急如焚。
李云鹤和王太医为李昂诊断后,决定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过程中,李昂突然呼吸急促,面色发紫。
“不好,他可能对麻药过敏!”王太医惊呼。
李云鹤连忙为李昂进行急救,他的手指如飞,每一寸肌肤的触感都仿佛在告诉他李昂的生命力正在迅速流逝。而王太医则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手术刀,银光闪烁间,脓血一点点被剔除,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腥味。生死悬于一线,紧张的气氛几乎让人窒息。
"云鹤,你稳住他的心脉,我尽快清理伤口。"王太医沉声道,额头上的汗珠滚落,他却无暇顾及。
"明白,太医。"李云鹤应声,眼神坚定,手中真气流转,试图稳住李昂那微弱的心跳。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滞,屋内只有手术刀与皮肤接触的轻微声响和李云鹤低沉的咒语。突然,李昂的身躯一阵剧烈颤抖,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李云鹤大惊失色:"不好,毒气侵入肺腑!"
王太医闻言,手上的动作更快了,"云鹤,你用内力逼出毒素,我来开刀排毒!"
李云鹤咬牙,全身真气涌动,试图将毒气逼向体表。而王太医的手术刀如同游龙出海,精准地割开李昂的肌肤,脓血如泉水般涌出,带着毒气的腥臭。他们两人的配合无间,犹如天衣无缝。
经过一场生死较量,李昂的气息逐渐稳定,但依旧昏迷不醒,面色苍白得可怕。李云鹤松了一口气,却不敢有丝毫放松,他知道,李昂的生命线还在摇摇欲坠。
"太医,他情况如何?"李云鹤询问,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王太医抹了一把汗,神色凝重:"毒已清,脓血也排尽,但他的元气大伤,恐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醒来。"
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位身着华服的男子闯入,正是李昂的父亲,当今的皇帝李玄。他看到床上昏迷的儿子,眼中闪过痛苦和忧虑,然后转向两位医生,急切问道:"李昂他...他怎么样了?"
王太医恭敬地答道:"陛下,李昂公子的病情已经稳定,只是元气大损,需静养几日方能醒来。"
李玄紧握的手松开,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安宁。他看向李云鹤,感激地说:"云鹤,这次多亏你了。"
李云鹤微微一礼,道:"陛下过誉,这是我应做的。只是,李昂公子的病情还需谨慎对待,不可掉以轻心。"
接下来的日子,李昂在昏迷中度过了。李玄每日都会来看望,眼神中满是对儿子的担忧和期待。李云鹤和王太医则轮流守在李昂床前,调理他的身体,希望能早日唤醒他。
一日,李昂的指尖微微动了一下,李云鹤和王太医同时察觉到,他们的心跳瞬间加速。李昂的眼皮颤动,终于缓缓睁开,模糊的视线中,他看到了父亲焦虑的脸庞,以及两位医生疲惫而又欣慰的笑容。
"父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