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余采薇带着杨三姐苏清慈在家剪窗花和双囍,这个时代没有对联,新房盖起来贴窗花,福字,挂大红灯笼,放爆竹,双囍是为杨大郎林燕儿成亲贴的。
杨大郎把最后的藕粉分了几趟给祥顺楼送过去,顺便把家具的钱都给结算。
藕粉连本带利一共赚了六百多两,几乎全砸在了房子和置办物件上,去除村民工钱,余采薇手里最后也就剩下三百两,相当于卖的那套玻璃茶具钱。
家里所用的东西大部分来自于空间,余采薇还是挺小心的,有些引人怀疑的东西并没有拿出来,比如说昂贵的玻璃。
新中式的桌椅都是实木,上面的沙发垫或者一些椅垫也是空间出品。
床的尺寸统一一米八宽,两米二长,没有床垫,便用棉被来替代,不能和现代比,但却也是她能做到最好的样子了,这也是空间出品。
棉花太过昂贵,她拿出来都是带布的被胆,不然孩子们看到这么多棉花被,别说垫在床上了,怕是盖起来都小心翼翼。
余采薇喜欢淡一点的床单,用的是浅蓝色四件套,杨大郎大婚,必定是大红,杨二郎的选用藏青色法兰绒,杨三姐是淡粉色,杨四郎的是灰蓝色。
至于苏清慈,余采薇给她收拾了一间客房,配置和杨三姐的差不多。
一切妥当,大婚当天,一家人才搬了进去。
请了镇上专门给人置办酒席的,桌椅板凳都由他们出,研究好菜式,余采薇只需要买食材。
盖房子的工人全部留下来,加上救火的,留下来干活的,还有一些平时经常走动。
本来觉得二十桌绰绰有余,也算是大操大办相当隆重,但是和办酒席的人商量一下才发现根本不够。
主要是村子里人吃酒席喜欢拖家带口,计算一下人口,足足办了三十五桌。
院子里坐不下,只能摆放在家门口和作坊门口,真真好大的一片。
里正帮忙记录大家的随礼,二两银子都没收回来,酒席却花出去近二十两,还不算请人来做饭的费用。
村里人随礼一般十文二十文,就这还是看在余采薇大办,不好意思随礼太少,不然怕是一两银子都收不回来。
酒席每桌八个冷碟,大部分也来自空间,让人切好摆放一下即可。
八个热菜有:红烧鱼,猪肘子,黑夹子,炖鸡,肉沫葵,糖醋排骨,清炒藕片,香菇青菜,外加一个蛋花汤。
甜品是藕粉,管够!
酒水除了买来的米酒,还有山楂甜酒,同样的空间出品,这种山楂甜酒来自江苏连云港花果山,在现代也很便宜,二十多块钱,但是喝起来的口感可一点不便宜,酸酸甜甜的还带有果香。
怕引人怀疑,余采薇提前就把装酒水的玻璃瓶换掉,倒进了小酒坛里。
总之规格高的大家伙都没见过。
不少妇人知道中午要跟着男人去吃席,乡下习惯,一早起来过去搭把手,帮忙洗洗菜也是好的。
杨大郎和一群村里同龄的小伙子去迎亲。
余采薇则是引着看热闹村民进家里参观,村里头一次建这么气派的大宅子,大家心里难免好奇。
“你说大郎娘脑子里装的啥?房子底下挖那什么下水道,洗完澡水倒屋里就流出去了,院子里现成的天池水,比打井都方便。”
“这样弄方便是方便,可是屋里要返潮的啊。”
“你们不知道了吧?我家男人说下面用沙子和黏土,糯米粉,一起搅拌出来,糊上风干,贴上青石板,一点不用担心返潮问题。”
“那这茅房放在屋里也有味道的呀,哪有人家把茅房建在住人屋里?”
“嗐,茅坑在外面,里面只是蹲坑,上完厕所随手用水冲出去,也没啥味道。”
一行人进了堂屋,又大又宽敞,家具奇怪的形状她们更是没看过,窗户都有半人高,又有人不理解的问:
“大郎娘,窗户弄这么大,亮堂是亮堂,可不保暖啊。”
余采薇解释说:“冬天肯定得烧炉子,也不会怎么太冷。”
“那窗户上贴油纸能行吗?刮风下雨不就烂了?”
余采薇闻言,噗呲一笑:“没有那么脆弱,我们家的屋檐盖的大,许多地方是风雨连廊,即便雨水倾斜进来也没事,这种韧皮纸放进桐油浸泡,晾干裱在窗框上,不仅采光性好,也能抵挡住刮风下雨以及太阳暴晒,当有太阳照射进来的时候,纸张还会吸收部分热量让屋子变暖。”
现代影视剧里的古代窗户纸沾点口水一戳就破是不对的,这种纸戳不破,价格上也不贵。
余采薇话音刚落,外面便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音。
有妇人高兴道:“估计是新娘子来了,我们快出去看看热闹。”
余采薇以为只有现代个别地方才有拦新娘子不让进门要烟要钱,原来古代也有,不过是没有烟,要喜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