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首辅,在影响力方面则是不占优势,反而还要处于劣势…… 但赵阁臣能与周首辅并肩齐立,也必然有着自身优势,譬如说赵阁臣掌握着朝廷财政大权,大可以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听到江正的详细解释,赵俊臣也完全明白了江正的意思。 不得不承认,江正的思路很有道理,也让赵俊臣寻到了下一步的计划方向。 “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自己在朝廷财政方面的优势,暗中为‘周党’制造一场麻烦,再等到适当时候亲自出手解决这场麻烦,趁机卖给‘周党’一个人情,然后就可以缓和双方关系……确实是一个可行之策。” 想到这里,赵俊臣不由是陷入了沉思。 眼见到赵俊臣的这般表现,杨洵与江正二人也皆是沉默不语,以防是打断赵俊臣的思路。 与此同时,杨洵看向弟子江正的目光,也充满了诧异与惊奇。 这是因为,杨洵突然发现,江正虽然跟在自己身边多年,可谓是继承了真传,但他在解决问题之际所采用的思路,竟是与杨洵自己截然不同! 也就是说,相较于杨洵所传授的那些内容,江正所学到的东西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之处。 杨洵传授给江正的知识,乃是规则的制定、执行、以及隐藏在规则之下的逻辑,而江正的此时思路,却更倾向于不同规则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及利用规则赢得冲突的手段。 作为一名学问高深的当世大儒,杨洵对于这些差异自然是异常敏感。 更让杨洵感到诧异的是,他竟然是直到今天才发现了这一点! 于是,杨洵不由是暗暗思索,究竟是江正此前一直都在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是说,江正与赵俊臣相接触之后,心中想法已经发生了某种微妙的转变?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是杨洵乐意见到的。 杨洵隐隐间已是觉得,自己把江正引荐给赵俊臣当幕僚的事情,也许会在未来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另一边,江正注意到杨洵的目光打量之后,则是心中不解,不明白杨洵的反应为何是这般奇怪。 就这样,安静气氛持续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赵俊臣也终于是整理好了思路,再次把目光转向了江正。 这个时候,赵俊臣已经决定要把江正收为幕僚了。 毕竟,江正能在短时间内就为赵俊臣寻出对策,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所展现的能力与心智,已经完全不逊于当初的赵山才了。 更何况,赵俊臣若是要依照江正的计策行事,也必须要把江正收为幕僚。 否则,今天这场谈话的详细内容,也许就会在不久之后传播出去,而“周党”一旦是收到消息之后,就绝无可能与赵俊臣缓和关系了。 不过,赵俊臣依然是有些怀疑,江正今后会不会成为杨洵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心中暗暗有些顾虑。 所以,赵俊臣认真打量了江正片刻之后,突然问道:“江正你身上可有功名?” 江正点头道:“四年之前,学生曾是来到京城参加会试,最终位列二甲第七名,拥有进士功名。” 听到江正的回答,赵俊臣不由是有些吃惊。 看江正的年纪,不过是二十五六的样子,又一直跟在杨洵身边研习律学,对于正统的儒家经义必然是没有投入太多精力,赵俊臣原以为他最多也就是拥有举人功名,没想到江正早在四年之前就考取了进士功名,而且排名很高。 仅看这一点,就知道江正的聪慧与才学,还要更高于赵俊臣的预想。 稍稍吃惊之后,赵俊臣则是轻轻摇头,道:“你拥有二甲进士的功名,才智也是颇为不俗,只是留在我身边当一个幕僚,实在是太屈才了……你若是愿意的话,我可以保举你进入庙堂为官,在我与杨大儒的全力扶持之下,必然是可以平步青云、前途无量。” 赵俊臣很重视江正的才能,也想要重用此人,但相较于把江正留在身边担当幕僚,赵俊臣还是希望江正进入庙堂之中当官任职、成为自己的心腹朋党,今后依然可以为自己出谋划策,却又不必担心江正成为杨洵的眼线、紧紧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然而,对于赵俊臣的这项提议,江正则是立刻摇头道:“学生曾是认真总结过一名朝廷官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也曾认真思索过自己的长处短处,最终结论是学生必然无法适应官场上的蝇营狗苟,所以学生当年中了进士之后才会辞官离开庙堂,返回老师身边继续学习。” “哦?你曾有总结过朝廷官员所需的基本素质?究竟有哪些?说来听听。” 赵俊臣饶有兴趣的再次追问。 江正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答道:“欺上瞒下、利益交换、推诿责任、争功邀名、蛊惑人心……若是想要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行,反而是实际政绩可有可无,所以学生认为自己并无能力在庙堂之中立足。” 随着江正的话声落下,同样是厌恶庙堂争斗的杨洵轻轻点头表示认同。 赵俊臣对于庙堂环境可谓是如鱼得水,也完全符合江正所总结的几项基本素质,但他此时并不觉得尴尬,只是再次打量了江正一眼之后,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