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花三天两头的看见他家老三蹲在后院跟鸡讲话,
&34;下辈子投个好胎吧,乖咕咕……&34;
&34;嘬嘬,以后可千万别当鸡了呀……&34;
&34;喔喔……我要跟你保持距离……&34;
沈春花:……
就是说,如果她说要带老三去看精神科,会不会被人说太夸张?
……
还有那蘑菇屋,搭在家里时间长了,沈春花总觉得不行。
分田到户后,林国庆又是请林富强吃饭,又是送了他烟送他酒的,终于租下了村西边的一块空地,不算太大,但也有大半亩左右,离他家的田不远,还挨着河,正好适合养家禽。
夫妻俩扣扣巴巴攒了两年的钱又搭进去一半,趁着农闲,硬是给糊了个厂房出来,还劈成了三份。右手边半间用来养菌子,左手边前面养鸡后面养鸭,中间拦了堵墙不给它们有亲近的机会。
养鸡的那一半,还放了几只鹅进去,又能看院子又能捡鹅蛋正好。
这样,鸡鸭养殖的规模也可以扩大了,家里的院子也终于干净了,蘑菇屋被拆了,泥巴砖头也没浪费,直接搬去了养殖场,还是用在养菌子的那半间。
原本的鸡棚位置被清理干净后,改造成了一间小屋,算是兄弟俩的卧室了。虽然从主屋出来得经过露天的院子才能进屋。
但好歹也算是两个男孩子的私人空间了。
林淑英搬去和梁生娣一个屋子,林淑美还小一点,依然是跟夫妻俩一间屋子。
林国庆当时指着这座家禽养殖场,意气风发的说道,“等着吧,再过两年,咱们就能直接重新盖个小楼出来了,到时候一人一间房!”
养殖场里那群鸡鸭鹅的管理者依然是马家五六妮。
没办法,林家三亩半地呢!三个孩子都要上学,林淑美的劳力值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沈春花不出去卖菜,她们家也就3个人种地。
两女一男,一点都不比马家有优势,夫妻俩也不敢雇人,毕竟现在雇人和剥削依然挂着等号,还得再等几年。
所以管鸡鸭的活,依然有五妮六妮的份,甚至七妮也跟着一起过来干活了。
她知道,是姐姐在干活赚钱供她上学,所以五妮六妮在哪里忙,她就在哪里一起忙,也不要林国庆他们额外的给钱,说好四六分还是四六分。
养殖场建好后,五六七妮上学前下学后就差住在里面了,喂食扫粪,检查鸡鸭精神状态,捡蛋孵蛋,出栏换羽,根本不需要沈春花她们操一分心。
甚至连已经成气候了的蘑菇养殖间里,她们都学会了如何全副武装的进去帮忙洒水通风,、??接种覆土、除菌除虫,搞得沈春花还惦记着要把卖菌子的钱也分点给她们。
当然,她们拒绝了,就说是顺手而已。马五妮很清楚,舅舅舅妈完全可以雇个人看着养殖场,按月给工资,绝对比给她们的钱要少很多。
她感激他们给的这份工作,也想做的再久一点,所以,她们的眼里就必须得有活。
白天五六七妮都要上学,6岁的八妮,不跟着自己大人下田,直接替她五姐六姐在养殖场里蹲着。她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她帮五姐六姐看鸡,不就是在帮自己赚学费?
连九妮都嚷嚷着要跟八姐一起跟小鸡玩,结果被三妮拎着后脖领子去地里了,主要是怕她把鸡玩死了,到时候还得赔舅舅舅妈钱。
到大妮二妮出嫁那会儿,八妮也开始上学了。梁老太太不情不愿的说,那鸡鸭什么的,就由她来看着吧,反正田里离养殖场没有很远,她本来每天白天就要去看看菌子的。
既然在读书了,就不要浪费那个学费,好好学,以后赚大钱了记得给她买鸡腿吃就行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又有个新问题了,那就是改开后,县里乡上都在鼓励支持搞村办企业,四河村积极响应号召,去乡政府县政府里借了钱借了人来搞场子。
81年初的时候就办起来了三个厂子,一个电镀厂,一个沙发布厂,还有一个和隔壁村一起开的纺织厂。
村里人优先报名,但也不是谁都要的,有文化的干有文化的活,没文化的干没文化的活,不会可以学,学不会那就别耽误大家伙功夫了。
报名的人还真不少,毕竟进了厂就有工资拿,虽然比不得城镇职工,但那也是真金白银来着。
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头辛苦,谁不想要在厂里躲阴凉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一时之间,厂里的职位成了香饽饽。
马大妮嫁到了隔壁村,夫家姓王,家里五兄弟,丈夫王勇是最小的,上头哥哥嫂嫂侄子侄女一堆,地里根本不缺人干活。
于是他去了乡里的丝厂给人扛大包,体力活不是稳定工,有活就有钱,没活就没钱,但因为累,日结起来钱也不算少,一个月下来能有个二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