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干活快,一家人手脚麻利一起动手,不多时便包上百个饺子。
郁知秋装了些让刘二毛给刘满堂送去,老爷子今晚上吃一顿,明早还能吃一顿。
扯把干草点火,折几根干透的菜籽杆塞进灶膛,灶里的火光照得厨房里亮堂堂的,刘三河脸上跳动火光更显满室温馨。
锅里水开,胖嘟嘟的饺子滚下锅,沉寂一阵,很快随着沸腾的滚水起伏翻滚。
中午的骨头汤已经热好,郁知秋摆出四个大碗,添上香浓的骨头汤,撒上白绿相间的葱花,捞起煮熟的饺子依次放进碗里。
家里吃的饺子没有店里卖得漂亮,郁知秋包得标准些,两个孩子则是自由发挥,啥样的都有。
“娘,娘,那个元宝饺子我包了四个,咱们一人一个。”刘三河看第二个大碗里装了两个元宝饺子,想拿筷子去夹。
郁知秋怕他烫着,让他站远点:“行了,我记住了,等会端到桌上去分,别挤在这里,烫着可不得了。”
刘三河嘿嘿笑了两声,拿起抹布擦擦桌子,跟妹妹一起坐在凳子上等着。
刘百灵眨着眼睛问刘三河:“二哥,吃了元宝饺子咱家是不是能挣很多钱?”
“那是当然,吃啥补啥,吃了元宝带财运,咱家就能挣很多很多钱,盖大房子,买铺子,买很多地。”
“百灵,等二哥挣了钱给你买金头面,亮闪闪拿着压手的那种,你戴出去谁见了都羡慕。”刘三河那豪情万丈的模样,说得跟真的一样。
郁知秋无声地笑笑,没给小兄妹俩泼冷水,小孩子有憧憬有梦想有想象力挺好的。
捞完饺子,郁知秋把洗干净的几根丝瓜削进锅里,把灶里的火捅一捅,过一会丝瓜就能熟。
四碗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郁知秋先喝了口汤道:“辣椒跟醋在桌子上,自己想吃什么口味自己调。”
骨头汤鲜味美,饺子馅有味,吃清汤也好吃,刘百灵啥也不放,直接吃清汤也吃得笑眯眯。
刘三河跟刘二毛往碗里放了辣椒油、酱油,郁知秋则拿来个小碗,倒了些醋跟辣椒油,挑出饺子蘸着吃。
饺子皮包馅足,煮过的面皮变得透明,能看到里头的绿色韭菜。
野韭菜味比自家种的味大,喜欢的人赞不绝口,不爱的人闻到味道便受不了。
吃过两个饺子,刘二毛起身把锅里的丝瓜捞起来,吃了饺子吃点蔬菜,再喝碗鲜汤,肚子里被添得满满的。
吃饱喝足,幸福感满满,一家人洗漱完躺在院子里纳凉。
郁知秋提了提接下来的安排,她准备过完端午节便着手安排盖房的事,收完麦子有段时间的空闲,能找到人。
若是再等下去,得等到秋收以后,时间上怕是来不及,她可不想该娶儿媳妇进门了,家里房子还没盖好。
攒钱盖房攒钱买地都是家里的头等大事,银子放在家里她心里不放心,还是落到实处踏实。
“二毛,回头我问问来宝娘她家忙得过来不,若是你徐三叔有空,咱家盖房还请他盯着,一回生二回熟,他做过一回,多少有些经验。”
“待我问过后,你得空去徐家跟你徐三叔商量商量盖房的事,你俩看着找人买材料,我这边腾不出手来。”郁知秋有心锻炼刘二毛,放手让他去干。
家里盖房就是为了自己成亲的事,刘二毛压根拒绝不了。
他点了头,暗自想着,娘事情多,自己务必要把这事办好,不懂的他去问去学,总之不能让娘操心。
地里的活暂时告一段落,郁知秋恢复镇上的摆摊,刘家三兄妹也继续去何秀才处上学。
隔了两日再摆摊,郁知秋感觉还不错,天天摆摊,日子长了难免枯燥,歇两日会好上许多。
这两日没摆摊,李秀娥跟王氏同样没歇着,她俩忙着家里的农活,比摆摊干活还忙还累,不过两三天时间便黑了几个度。
几个人碰面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藏不住的笑意。
搬来东西支上摊,还没来得及把吃食摆放好,就有客人凑上前来:“郁大姐,家里的活忙完了?”
郁知秋放下一盆菜,抬头一看,笑了:“是郭大呀,我家地少,没种麦子就种了些菜籽,菜籽已经打完了。”
郭大舔舔嘴角:“菜籽好啊,菜籽油香,郁大姐,给我来两个烤肉的,都加卤蛋。”
“您等等啊,我马上弄。”来了客人,郁知秋三人加快手上的动作。
只是卖卤肉卷,三人做着自己常做的事,忙而不乱,顺顺当当做着生意。
郭大拿到卤肉卷,立在一旁吃了两口,露出满意的笑容:“郁大姐,你咋不卖清明果子了?不卖清明果子,卖锅巴也可以,或者猫耳朵也行。”
有人惦记自己做出来的吃食,这是好事,郁知秋笑着解释:“清明果子清明卖,锅巴跟猫耳朵是过年的零嘴,要想吃还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