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2章 民谣(2 / 4)

创作的主基调。

写作是如此,音乐的创作同样也是如此。

听着从音响中传出的前奏,后台的一众歌手们,人全懵了。

在他们的认知中,东北给人的印象,是不拘小节,是放荡不羁。

如果拿人做比喻,那么东北可能就像一个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的小姑娘。

固有印象可能会出现小的错误,但绝对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这样一个地方,写出来的歌,难道不应该是豪情万丈的吗?

叶昊然当时有病,脑子发热,写出一首伤感的,他们可以理解。

可顾帆这一上来,前奏中就透露着一股隐隐的悲伤。

他们理解不了。

他们不是傻子,顾帆也不是傻子。

怀揣着心中的疑惑,众人一边听歌,一边皱起了眉头。

舞台上,十多秒的前奏在不知不觉间结束。

台下的观众们受到前奏感染,逐渐闭上了双眼。

而顾帆,则将话筒凑到了嘴边。

“三九的梅花红了满山的雪。”

“萧条枝影月牙照人眠。”

“小伙赶着马车手里攥着长鞭。”

“江风吹过他通红的脸。”

“锣鼓声声正月正。”

“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如果说方才,众人疑惑歌曲的主旋律为何是悲伤。

那么现在听到这里,众人心头的疑惑的就更盛了。

从歌词的角度来看,顾帆明显是想通过歌曲去讲一个故事。

而这个故事,又是红了满山的雪,又是锣鼓声声正月正。

这本该是一个喜庆异常的场面。

可为何又悲从中来呢?

“啧,啧,啧。”吕嘉年连连咂嘴,抓耳挠腮也想不明白。

“老洪,你是导演,懂的比较多,你看懂了吗?”

面对疑问,洪云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在一处没有得到答案,吕嘉年又想问问叶昊然与张渊。

可看着两人眉头紧锁,脑海极速运转,以至于额头都冒汗的样子,他闭上了嘴。

“悲伤?悲伤。悲伤!”张渊口中不断念叨着。

似乎是对这个点展开了颇为深刻的思考。

“等等!”

“我明白了!”

突兀的一声大喊,在场的艺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张渊身上。

吕嘉年本就心中疑惑正浓,碰上张渊这种说法,他当即下意识的开口追问:

“你明白啥了?”

闻言,张渊扭头看了一眼周围的艺人,胸有成竹的解释道:

“老叶的歌,主旋律也是悲伤。”

“可我明显感觉到,那是因为我们当时状态不好,生病了。”

“老叶是因为状态不好,所以看什么都伤感。”

“而小帆的伤感。”

“从歌词来看,应该是以乐景衬哀情。”

“如果我猜的没错,歌词后面马上就要揭示原因了!”

张渊说完,众艺人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立马投入到了对顾帆歌曲的聆听当中。

既然马上就要揭示原因,那他们绝对不能错过一点!

正如张渊所说。

歌曲的确是如此。

舞台上,顾帆并不知晓众艺人对歌曲的讨论。

他依旧在倾情献唱。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清泠泠的江水滔滔流了多久。”

“像那游子一去不回头。”

“姑娘含着眼泪孤单站在门口。”

“一眼望断了多少个秋。”

在外闯荡的游子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

在家乡守望的姑娘形单影只,望穿秋水也唯有等待。

这其中有乡愁,有爱情。

最朴素的情感,往往不需要词藻的修饰。

只是简单的几句话,那种催人泪下的情感便跃然纸上。

歌曲听到这里,台下的观众们一个个都陷入了无声的沉思。

而歌手们,则张大嘴巴,无比惊讶的指着张渊。

他们震惊于张渊对歌曲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但更震惊的。

是顾帆对东北的理解与诠释。

其实单从台下观众们的反应就能看的出来。

倘若这首歌没有唱进众人的心中,没有激发众人的共鸣。

那么又何来众人齐齐沉思不语,乃至于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的画面呢?

给张渊竖了个大拇指,众人继续将注意力放到顾帆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