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大明世祖> 第四十六章太医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六章太医院(1 / 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自然而然也就诞生了,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过在大明,钱庄等玩意,必须服务于朝廷。

对于大明钱庄,如果说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建立分舵那是手到擒来,但要是遍布全国,那就有点难为人了。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地方钱庄加盟,从而遍布全国。

例如,地方上缴赋税,就可以摆脱解押的问题,轻松不少,而对于朝廷来说,从半年为周期的赋税上缴变更为一两个月,这是极其有利的。

各地官吏俸禄的发放,从县至府、省,皆由钱庄下传,不知解放了多少人力物力。

钱庄的大范围应用,也能适用于军队。

以前的军队俸禄,是由军法官掌控的,就是为了避免将领克扣军饷,收买人心。

而如今,朝廷下发饷钱,直接可以发送到兵卒们的钱庄账户中,谁也无法过瘦,饷钱实打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朝廷没钱,亦或者天怒人怨,不然御营是不会造反的。

而且,像是赈灾,直接一道命令,本地官吏就能从当地钱庄中提取钱财救济灾民,不知道节省了多少时间。

而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稳固统治。

朱谊汐就是那么自私,没办法,人性嘛!

他不介意在稳固统治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而当进步阻碍统治时,那就是找死了。

例如,他当然知道,土地问题就是社会核心,平分土地绝对万能。

但他绝对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去做。

平分土地就得打倒士绅,而士绅则又是统治阶级的核心,自己抽掉自己的体系,那就是自取灭亡吗?

况且,军队能战斗力强悍,打跑满清,除了有火器的帮忙,制度的创新,核心动力就是因为分配土地。

大量的军田,勋田分配出去,你这时却要平分土地,合着军队累死累活,普通人就能躺赢,这他么谁不造反?

“部分府城,所有省城,将由大明钱庄负责赋税转运,大量的县城,由尔等转承负责。”

皇帝表情认真,一字一句道:“即日起,钱庄、票号等吸取百姓钱财的机构,主号必须放在京城,受朝廷监督。”

“是——”

应付完陕商后,朱谊汐又对徽商进行了商谈。

随后,晋商们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来到京城。

就此,陕、晋、徽三大商帮,以及部分地方商帮,获得了地方赋税转承的机会。

为了避免垄断,三大商帮必须各自成立不小于十家的钱庄,从而配合大明钱庄。

由此,陕商被允许在陕西,河北,山东,两湖,河南,四川,贵州,云南九省设立陕庄。

晋商则可在山西、甘肃,绥远、宁夏,两广地区,转承地方赋税。

而徽商,以及曾经的盐商们,则获得在江南三省,福建,浙江五省转承赋税的资格。

换句话,三大商帮们只是获得了转承地方赋税的权力,而并非是垄断这些地区的金融,其他商帮钱庄都可以活动。

大明钱庄作为户部直辖的钱庄,则主要负责两京,两督(宣大、蓟镇),省城,以及部分府城的赋税转运。

不以获利为目的,而是方便户部用钱。

这些事情,并非是立竿见影,而是长久的工作,没有个七八年,根本就不见踪影。

全国近两千个县,两百来个府,这是多么庞大的工程,即使是民间商帮们百般努力,光是赶路就得费不少时间。

但是一旦完成,那效果就极其惊人。

朝廷对地方的了解,控制,将会达到空前的地步。

这就是中央集权啊!

朱谊汐来不及感叹,就又忙碌起来。

他这次接见的,就是太医院令。

在大明朝,主要的官位都是由科举流通,父子为官,族亲同朝的很少。

但医官、钦天监,却是例外。

无他,人才的稀少,这玩意靠家传。

太医院的医官们虽然看病不咋地(怕背责任),但干活却是麻溜的很,很会看皇帝的眼色行事。

考虑到大明皇帝的短寿,这群太医们他实在不敢用,所以去年他召集天下的名医,以编撰《绍武医书》的名义留在京城。

由此一来,整个京城的医馆,立马增了上百家。

皇帝也没让他们入太医院,直接在民间摆馆子为百姓看病,毕竟医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皇宫得了莫大的好处,病死的宫女、宦官减少,皇子公主们也无夭折。

百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