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都市言情>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429 只论事迹,不问出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29 只论事迹,不问出身(1 / 2)

于是,崇祯皇帝向刘伟超发起了视频通讯,他只是刚发起,那边就接通了,很显然,刘伟超是在等着的。

崇祯皇帝见了,便认真地向刘伟超确认道:“你的意思是,由朝廷出面,修建一座纪念碑,逢年过节,由朝廷来祭奠这些人,然后在地方上,也可以修建纪念碑,由地方衙门来祭奠,供后人敬仰,教化世人?”

“对,没错!”刘伟超听了,当即点点头说道,“还应该有相应的博物馆,用来保持这些为国尽忠的事迹。这些精神,是可以作为大明传承的。由朝廷出面,或者说你这个当皇帝的亲自去祭奠他们,也能显得你足够重视他们,毕竟他们可是为了保家卫国而献出自己生命的!”

“确实是有道理的!”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说道,“朕看行!”

只要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差点成为亡国之君的他,那是非常在意的。

不要说这个纪念碑,只是皇帝逢年过节去祭奠下,就是再多点的付出,他也是愿意的。

心中有此决然的崇祯皇帝,很认真地对刘伟超说道:“其实,朕也不瞒你,之前的时候,为了大局着想,朕可以准许洪承畴这类人投降,但是,不管怎么样,朕心里都是不舒服的。甚至包括以前的时候,那祖大寿,要按了朕的本心,弃京师回山海关时,朕都想砍了他的。可后来,他投降建虏后逃回来,朕还要重用他,都是没办法之事。关宁一线,离不开他。”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都大了一分道:“不过如今,朕已经有底气了。而且修建这个纪念碑的话,朕也可以给那些战死的将士,有更好的交代。除了抚恤之外,还有他们的英名永存。如此,才不会有更多的人能为国效力。”

说到这里,他就没有继续说了。因为他觉得和刘伟超说也没意思,就是对于那些曾经恶心了他的人,虽然顾于大局,准他们投降,原谅他们的临阵脱逃等等,但是,等到局势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时,秋后算账也就随他心意了。

刘伟超自然不知道他的心思,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反对,惩恶扬善,因果报应,这是必须的三观。

此时,他听出崇祯皇帝是理解了他的意思,便笑着说道:“比如这一次的宁远之战不是刚结束,锦州也拿回来了么?你可以在宁远那边修建一个纪念碑和纪念馆,包括上一次松锦之战那些战死的将士,甚至更早,何可纲啊,曹变蛟等等,还有那些普通将士,但凡忠烈之士,不但要好好抚恤,也要扬他们身后名,与国长存!”

说到这里,刘伟超就怕崇祯皇帝这个古代人还不够理解,就继续阐述道:“就那些普通将士为国尽忠的,你也要有一套的流程去做,不但给了抚恤,也要给其在当地的家属给予优待。比如说,免除多少徭役,有什么好事的时候可以优先。如此一来,就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都会仰慕他们,羡慕他们,学习他们。如此一来,你还怕忠臣义士会少么?”

崇祯皇帝听得很认真,同时也在思考着。

如果换了别的皇帝的话,可能会觉得这么做有点小题大做。毕竟在古代,普通人有什么权利?那都是底层蝼蚁一般的存在,死了就死了,又会有多少上位者关心!

不是说了么,在古代当权者的眼里,所谓的百姓,其实就是地方上的乡绅而已。真正的普通百姓,都没有在他们的眼里,被那些乡绅给代表了。

然而,崇祯皇帝和他们却又不同。

他其实是当了一回亡国之君的,逼死妻子,杀死女儿,自己上吊,不但江山不保,而且连儿子也最终一个都没保住。这种国破家灭又人亡的悲惨下场,绝对是深深刻在崇祯皇帝的骨子里了。

而在这个国破家亡的过程中,崇祯皇帝甚至发出了绝望的喊声:朕非亡国之君,然臣子皆为亡国之臣。然皆诸臣误朕也。

在他的眼里,这些臣子真不是好东西,也是如此,他抄家才不会手软。

而历史进程中,他又看到,那些乡绅同样也不是好鸟,一个个富得流油,却想办法偷税漏税,鱼肉乡里。大明会亡国,绝对有他们的一份力在。

在这样的认识下,刘伟超又给他讲过大道理,说皇帝代表的是最广大百姓的利益,只要他们不反,其他人就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因此,对于此时刘伟超建议的,要优待那些成为忠烈之士的真正的普通百姓,崇祯皇帝压根就不觉得有问题。

这不,他只是稍微想了一下之后便说道:“这个很好,刚好《大明律》很快就要修改完成,朕就让他们再加上这块内容,就加在《礼律》的《祭祀》卷中。”

这就等于是用法律的形式,把祭奠忠烈,抚恤忠烈的事情给规定下来。

对此,刘伟超自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因为这么一来,这种就不再是特例,后世就是想废除,也会很麻烦。

见刘伟超也是赞同,崇祯皇帝便对他说道:“那朕先挂断了,这就吩咐他们去办这个事情,争取在年前公告天下!”

刘伟超一听,当然是没意见的了。

于是,崇祯皇帝便立刻挂断电话,回想了下和刘伟超的整个谈话内容之后,便传旨文华殿议事。

没过多久,内阁六部并司礼监等大明高级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