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蒸馒头、煮地瓜、烧水等费柴火的饭,都可以用太阳灶,不过太阳灶火力有限就不能用来取暖。
她跟韩树农说了一下。
韩树农果然感兴趣,“夏明双同志,你们大队竟然已经如此先进?这……真是要赶英超美啊。”
夏明双忙谦虚道:“你误会了,只是我们有个高级工程师,他懂得比较多而已。”
她邀请韩树农过来考察,顺便教这边种蘑菇的事儿。
韩树农他们那里条件很艰苦,还是让他来顾家岭更合适一些。
韩树农高兴道:“我这就去跟支书和大队长申请!”
韩树农并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省农业大学的一位优秀讲师,当初他反对大学闹事儿影响教学和农业研究活动,结果被下放关牛棚。
后来很多教授和老师都陆续平反回到工作岗位,他却一直没有得到召唤。
后来他老家公社出面把他给要回来,让他回原籍生产队进行生产劳动。
他现在算公社的农业生产顾问,致力于提高贫瘠土地状况下的农作物产量以及研究贫瘠土地最适合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希望政府能够采取他的意见,停止种植低产的作物。
他之前写过论文,研究小麦的各个生产阶段,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灌溉、施肥最有效,尤其是小麦返青拔节期的灌溉和追肥,把握好时间能够提高化肥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产量。
不过当初县农业局有个外行指挥内行,斥责他人已经下放还贼心不死,妄图指挥政府这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又给他整了一通。
后来韩树农就不敢再对小麦玉米这些主要农作物发表意见,只能另辟蹊径去研究经济作物。
也得亏自己生产队相信他,同情他,听从他的建议灌溉施肥,粮食产量比其他生产队都高,还盖大棚种了蘑菇,为生产队顶替了一部分公粮任务。
有这部分蘑菇顶替公粮,生产队留下的口粮就多,社员们就能吃饱。
县里掌握话语权的人不信他,打压他,但是生产队和大队干部却信,也注意保护他。
他去跟大队支书和大队长一说太阳灶的事儿,两人立刻来了兴趣。
“韩老师,真有这样神奇的工具?”
韩树农:“有,就和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一样,其实太阳能也是可以利用的。”
大队长有些犹豫,吧嗒着旱烟袋,“别是和十来年前的沼气池似的吧?都是些样子货。”
58年搞运动的时候,全国兴起了赶英超美的大生产,各行各业都铆足劲要放卫星,太阳能灶、沼气池、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等,那时候都研究过,也推广过。只是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大部分都半途而废。
沼气池曾经在农村风靡两年,但是因为清理难且配件容易老化或者质量不过关,导致有些沼气池爆炸、有些人清理沼气池中毒身亡、要么就出气不足被荒废等等,反正老农民都觉得这玩意儿就是瞎折腾。
韩树农:“不会,太阳能灶简单好用,只要有太阳就可以做饭。不用家家户户有,胡同口放一个,几家轮流用,蒸窝窝头、煮地瓜、烧水什么的,用这个省不少柴火呢。”
大队书记听得很感兴趣,“要是这样那可是好东西,咱们真需要。”
韩树农:“所以我想过去学习交流一下,到时候到咱们大队来普及。”
大队书记和大队长商量一下,觉得是个办法,就批了他的申请。
他把用蘑菇技术和人交换的事儿也说了,大队自然同意,这蘑菇本来就是他研究的,他说了算。
韩树农就收拾蘑菇种子以及一些现成填装好的料包,到时候直接背过去。
他得坐长途火车呢,否则可以直接赶车过去。
夏明双也和生产队说好,到时候有专门的蘑菇专家过来指导怎么种蘑菇,不同品种的蘑菇护理方法有区别,都要学一下。
当然他们也不会种太多品种,目前就种最简单、产量最高的平菇就行,等技术成熟再慢慢地加金针菇、杏鲍菇、口蘑这些。
如果顾家岭能成为蘑菇种植基地,那就可以减轻很大的公粮任务,还能赚钱,社员们的收入提高,生活也会变好很多。
最好了等技术成熟以后,还可以种植其他易保存的蘑菇出口创汇呢。
夏明双寻思韩树农这边估计顶多要几十个太阳能灶,她已经和顾云山说好,他会帮忙安排的。
顾云山直接让助手带着图纸去机械厂的下属厂子负责项目、监督生产。
他知道夏明双想改善家乡人的生活,他愿意配合她。
过了两天,韩树农还没到呢省报社的人倒是先来了。
这日夏明双下班回家就见两个男人在院子里和三姐说话,一个拿着笔和本子,一个脖子上挂着相机。
夏明双还认出来其中一个竟然是李廷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