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钱大夫和楼大夫来了以后,他们医术高明,让社员们不舒服就过来看看,没钱给俩鸡蛋也可以看病,没钱买药去挖可以替代的草药也行,只有必须吃西药的时候才会让他们额外花钱。
因为两位大夫真心为他们着想,也没架子,也不像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那么瞧不起没文化的老农民,他们就特别喜欢两人。
他们没文化没见识,去趟公社卫生所都被人呼来喝去,不是挨骂就是被翻白眼,所以他们也不爱去。
这年头饭店服务员、供销社销售员、医院大夫护士,都是特别高高在上的职业,大部分对顾客的态度都不好,可不像现代社员的服务那么人性化。
夏明双把两位大夫好好给介绍一下,“李主编,你一定要好好写写我们两位大夫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他们真是我们社员的好大夫,正因为有他们,我们不少社员才免于疾病痛苦。”
她把两位大夫刚来就给社员们进行全民体检,检查出不少问题,让社员们得到及时的治疗,避免了不少后续的悲剧。
正说着赵佩虹裹着大棉袄,戴着帽子围巾顶着寒风从外面冲进来,“钱大夫,我的药没……啊,嫂子,你也在呀。”
她忙和夏明双打招呼,又看了李廷锡等人一眼,见有人在她就先退到一边去。
钱大夫:“佩虹来啦,没事,跟我到里屋来吧。”
赵佩虹以前有严重的痛经毛病,生了孩子以后又添了新的妇科病,幸亏钱大夫体检的时候帮她查出来。
钱大夫帮她配了药,中西结合,有洗剂有内服的,坚持下来已经好很多。不过这种毛病一个不注意也容易犯,累了或者病了免疫力下降就会复发,时不时还得过来拿药。
等她们出来,赵佩虹等药的功夫,李廷锡就采访她。
李廷锡:“这位大嫂,你、不是当地人,下乡知青?”
赵佩虹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知道?”
她现在打扮得和村里妇女也没什么区别吧?
李廷锡笑道:“知青和当地妇女,那还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气质、谈吐、口音、皮肤、眼神、动作等等吧,哪怕穿一样的衣服,知青和当地妇女的打扮也不尽相同。
知青的衣服可能更整洁一些,也不会把衣领折在里面,眼神也更加大方碰见生日不那么局促躲闪。
赵佩虹听说他是铭城省报来的,登时一阵恍惚,她家就住在省报附近。
小时候她还去省报大院儿玩过的。
自从她替哥哥下乡以后很久没回去了,哥哥们结了婚,她没工作没口粮的家里也并不想她回去。
李廷锡看她神情恍惚,感觉有故事就趁机采访一下。
来一趟,就多收集一些素材,也能写出不错的专题文章来。
他已经决定了,就围绕顾家岭的建设来组织素材,除了生产队的发展,社员们的改变,还有下乡知青们的归属感以及被下放人的感觉,这些都是很好的着眼点。
他知道下乡的知青里面如果是娶了乡下媳妇儿的男知青,大部分都是耐不住寂寞,想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而如果是嫁给乡下男人的女知青,那必然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饱含辛酸血泪。
他要挖掘这个点。
夏明双看李廷锡的注意力被吸引走,就跟钱大夫说一声,早点回去吃饭,她先领着小崽崽回家。
李廷锡在顾家岭发现了兴趣所在,决定多住几天。
他跟刘会计说的时候,刘会计寻思既然他和顾云山夫妻俩认识,那不如就和大壮几个住在楼大夫家。
大壮、顾念军和二壮三个一直睡在楼大夫家,那炕挺宽敞的,再睡三个人也不成问题。
楼大夫自然没意见,于是李廷锡就这么住下来。
他倒是有眼力见,没打扰夏明双,而是在村里拜访社员们,赵菊英、桂香婶儿、桂花嫂子以及顾和平等人家,乃至田美珍、常爱芬、丁带金、顾老婆子等人,他全都采访过。
有感兴趣的话题他就多聊聊,没感兴趣的就两句结束交谈。
夏明双和顾云山知道以后都无所谓,并不干涉他采访谁,更不怕田美珍、顾老婆子等人跟他说自家坏话。
顾云山只在意一点:这货什么时候走?
别见天往他媳妇儿跟前凑就行。
其他的,随便。
顾三姐不在乎自己的事儿,却很关注大弟和夏明双的事儿,她不喜欢人家说他俩不好。
他俩多好的人,谁要是说他们不好她就觉得是人家有问题。
哦,主要是顾老婆子和顾宝山说他们不好呀?
等顾云山和夏明双上班去,顾三姐叮嘱好生产小组的人,她就出去找李廷锡。
李廷锡真是又忙又闲啊,在三姐看来他就跟只不采蜜的小蜜蜂一样,一会儿飞到西来一会儿飞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