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女生耽美>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29章 江山多招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9章 江山多招摇(2 / 3)

天武帝后期,将孙吴王朝纳入了大虞的附属国领域,形成了对于这一部分国土的管辖。

而孙吴王朝的“王”也退位,回到了属于他们先祖的老家——江东。

江东孙氏再次出现于众多华夏大世家之列。

天武一朝的盛世延续,使得后世的人将天武、承武、建武三朝并称,称呼这一段长达三个皇帝、近乎百年的长久盛世为“三武盛世”。

而一部分史学家则是对此表示不满,觉着承武帝根本不配在这“三武盛世”中占据一个“武”,三武盛世应该改成“二武盛世”才对。

但是很可惜,大多数的史学家们都认为,不管承武帝本人到底怎么样,但承武一朝终究还算是盛世的——哪怕这个盛世一部分归功于天武皇孙、也就是天武帝;另外一部分归功于陈潇也是一样。

长久的三武盛世之后,大虞陷入了一个平缓发展的时期。

后续的几位皇帝一直都处于一个“平庸”的状态,大虞的百姓们以及大臣们对此也没有什么别的看法,左右先祖已经打下来了江山,他们只需要维护就是了。

一直到“虞昏帝”时期,情况才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在虞昏帝当朝的时候,他重用奸佞、远离贤臣,妄自修改科举制度,将科举制度从考核“建武大典”修改成了考核“歌舞诗赋”。

是的,歌舞、诗赋

会唱歌、会跳舞、会作诗吟赋就可以当官。

这种改变让科举制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虞昏帝一朝引起了一系列的动荡,民间的百姓们开始研究起这些小道,而非是真正的利国利民的治国之策。

大虞开始出现动荡。

而当时的陈氏并没有理会这件事情,因为当时的陈氏家主同样稍显平庸,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而且大虞还没有处于一种濒临灭亡的地步。

虞昏帝的改革使得大虞陷入一部分细微混乱的同时,也使得大虞的“文化”昌盛起来。

后世中的史学家们研究得出结论,大虞朝文化最为鼎盛的时候就是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小调——最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剧种、出现了新的舞蹈风尚、如掌上舞、做歌舞等等,也涌现出来了一批大诗人、大文人。

这种虚假的繁荣持续了十年,便被大虞的下一位皇帝终结了。

“安平帝”。

安平帝何许人也?

虞昏帝的长子。

安平帝自幼喜欢读书,但不喜欢诗词歌赋、更不喜欢那些靡靡之音,所以安平帝不受到虞昏帝的喜爱,也正是因此,他才得到了机会悄然出宫。

野史记载,安平帝年幼的时候在深宫中长大,后来便化名居住在官渡陈氏的老宅之中,整日沉迷在拙身楼的书籍里无法自拔。

待到后来回宫之后,又整日沉浸在藏书楼中。

一部分史学家认为这便是历史的真相,因为后来的安平帝实录中所记载的安平帝的确是这样。

甚至说“帝少时爱读书,不分昼夜。”

安平帝长大之后,被虞昏帝立为太子——因为他是嫡长子,且没有犯错、且十分贤能,所以哪怕虞昏帝再不喜欢这个和自己相反的孩子,也得捏着鼻子立安平帝为太子。

安平帝成为太子之后,也逐渐的开始接受政务——他表现出来了对于科举制的强烈不满。

他与他的先祖“建武帝”相似,都秉持着“文不能为民所用,便为废纸”的思想,并且多次怒斥那些依靠着诗赋、歌舞考上来的大臣为“废物”“无能昏庸之辈”。

父子二人之间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安平帝毫无疑问的——发动了宫变。

结局很明显,安平帝获胜了。

虞昏帝被赶去了行宫之中当他的太上皇,虞昏帝对此也没有表示太多的不满,因为他终于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诗赋以及歌舞了。

安平帝对虞昏帝还不错,没有短缺了他的东西。

毕竟虞昏帝就算不是很喜欢这个长子,也依旧对他十分宠爱。

依照安平帝的话来讲就是:“我和父亲关系很好,只是和先皇关系不好,有些政治意见不同。”

他将先皇与父亲分裂开来。

安平帝在位期间,大肆改革、再次修改科举制度的内容,将其修改为建武大典以及一部分的民生民策。

这是一件好事,也同样是一件坏事。

因为安平帝以及虞昏帝修改科举制度内容开了“先例”,后续的大虞皇帝们简直是差点把科举制玩坏了,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定下科举制的内容。

而也正是因为科举制的内容可以修改,所以哪怕有不少的好皇帝修改的是正常的内容,但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了一锅汤的道理放在此处就很管用——一个昏庸的皇帝就能祸害大虞十几年。

大虞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