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岳飞剿灭海匪、俘获金人将领之后,边疆和沿海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朝中百官对刘禅和岳飞的智慧与勇武无不心生敬畏。然而,朝堂内风平浪静的局势之下,暗流却再度涌动。刘禅密切关注着局势,心中隐隐觉察到,金人暗中派遣的使者和密探并未彻底断绝,甚至有朝中官员悄悄在金人身后活动。
这一日,刘禅刚刚召见过几位心腹大臣回到御书房,便有消息传来:边疆探子上奏,称朝中部分官员似乎暗中与金人使者往来频繁。
刘禅的目光一沉,低声吩咐小安子:“小安子,叫王直立刻前来,朕有要事相询。”
不多时,王直步入御书房,神情肃穆,抱拳行礼道:“陛下召见,臣听命!”
刘禅挥了挥手示意王直免礼,语气凝重:“爱卿,边疆探子传来密报,称朝中竟有官员暗中勾结金人,使者往来频繁。此事不得不慎,朕怀疑那几位新近上任的官员中,恐有人心怀不轨。”
王直闻言,目光一厉:“陛下明察!臣亦曾察觉近来金人往来不止,暗中有心腹已设法跟踪,但尚未得到确凿证据。臣认为,不妨加派人手彻查这些新任官员,务必揪出与金人勾结之人。”
刘禅微微点头:“王爱卿此计甚好,此事便交由你来筹谋。且告知岳飞,让他严守边疆,防止任何意图扰乱朝局的敌人。朕不希望这些暗流影响朝纲。”
王直领命,退出殿中便立即展开部署,安排心腹密探紧盯新任官员的一举一动。
数日后,王直带回了确凿的证据,锁定了几位嫌疑官员,其中一人竟是刘禅近来重用的兵部右侍郎郑启。这郑启一向以忠厚之名著称于朝中,举止大方,办事沉稳,刘禅一度以为他是难得的忠臣良将,却不想此人竟然暗中与金人勾结,行事颇为隐秘。
听完王直的汇报,刘禅心头暗怒,冷笑道:“郑启,朕倒要看看你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与敌人勾连,暗中作乱!”
王直低声道:“陛下,臣已安排人手密切监视郑启动向,他近日行踪颇为可疑,特别是某次与金人使者的会面,更是行迹诡异。臣怀疑,他或许已将一些边防情报泄露给金人。”
刘禅眉头紧锁,眼中寒光一闪:“果真如此,绝不能轻饶!不过此事不可打草惊蛇,朕要的是真正的罪证。”
王直点头应道:“陛下明鉴,臣会暗中调动探子,密切监视郑启,以不露痕迹的方式进一步搜集证据,务必确保抓住他作乱的证据。”
几天后,郑启果然又秘密前往郊外与一金人商贾会面,王直命密探伪装成行人悄悄跟随,亲眼目睹了郑启将一份书函偷偷交给对方的情景。密探在确认郑启离开后,迅速将金人商贾拦截住,秘密取走了那份书函,并将其原封不动地送回给王直。
王直看过书函内容,脸色大变,连夜赶赴皇宫禀报刘禅。
御书房中,王直恭敬地将书函递上,语气严肃:“陛下,此函中确有边防图标和驻兵部署,内容详细,显然是郑启将军机重地的情报泄露给金人,若非臣及时发现,边疆恐已危如累卵!”
刘禅接过书函,看罢脸色铁青,冷冷道:“好一个郑启,竟敢与金人勾结,泄露机密!朕倒是小看了他。王爱卿,立即带人将此人缉拿,朕要当庭问罪,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知道,这朝堂岂容他们作乱!”
王直拱手领命,随即召集御林军前往郑启府中将其扣押。
次日朝堂之上,郑启被带至大殿中央,他一见刘禅,便面色大变,匆忙跪下磕头:“陛下,臣冤枉!臣绝无勾结金人之意,求陛下明察啊!”
刘禅冷哼一声,将书函高高举起,冷冷说道:“郑启,你胆敢泄露边防机密,书函中证据确凿,莫非还想抵赖不成?朕给过你机会,可你竟如此狼心狗肺!”
郑启浑身一颤,知道狡辩无用,便垂头丧气地说道:“陛下,臣……臣实乃一时糊涂。臣只是贪图金人财物,不曾想事情竟会到如此地步!”
刘禅眼中怒火中烧,厉声道:“一时糊涂?你可知此事若真泄露出去,我大宋边疆将何以安宁?百姓又将何以安居?郑启,今日便是你为一己私利不顾天下之时,朕绝不会饶你!”
王直也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郑启一案罪证确凿,万不可轻饶。此人为一己私利,罔顾朝廷法度,实乃朝中毒瘤。”
刘禅冷冷看着郑启,片刻后挥手说道:“传旨,将郑启褫夺官职,押入大牢,待三日后问斩,以儆效尤!”
郑启闻言,面如死灰,身形一晃,瘫倒在地,口中喃喃:“臣知错,臣知错啊……”
朝堂上,刘禅宣布了郑启一案的处置,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不心生敬畏。待散朝后,礼部尚书赵平悄悄凑近刘禅,低声道:“陛下圣明,惩治郑启一案,不仅威慑了朝中暗流,也令百官人人自省。微臣愿建议:不妨借此机会,重新清理朝中官员,以确保再无类似之事发生。”
刘禅听罢微微一笑:“赵爱卿所言极是,朝中毒瘤若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