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是个痛快人,听口气明显是想动手了。
他点头笑道:“陛下,此三件事易尔!”
“其一,可令人暗中搜罗陈阳子著作,刊印、分发,交由大乾儒家学子研读、讲议。
再往韩国、魏国等地,使人暗中尽传陈阳子美名,一样暗中刊印书籍,找人研读、讲议,言其为史官楷模。
其名扬,其书自然可信。”
“其二,晋襄王不救大乾是在背弃‘划地’盟约之后,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晋襄王本是忠厚之人,正是受了韩智子的挑唆才背信弃义。
这种事,只要开了先例,后面就再不会有心理负担。
我大乾无数百姓性命因其挑唆而白白丧失……
这挑唆之罪算在韩智子头上一点也不冤枉!”
“其三,最易。魏使已回魏国,当知陛下换国之策,魏国若动,陛下可继续以此计胁迫魏国。
至于赵国……”
许良呵呵一笑,“陛下不妨明着告诉赵国,我大乾出兵韩国,等于助其削弱对手实力。
争夺正统的对手从二变成一,这个账,赵皇肯定会算。
再不然,陛下可邀赵国与大乾一起攻打韩国,他取河北临近之地,我大乾取河西附近之地,不冲突。
反正陛下此战最大所求,也不是攻城掠地。”
“轰!”
萧绰凤目陡然瞪大,玉指握拳砸在石桌上。
的确,她要此战不是为了攻城掠地,而是一战定朝局!
而许良给她的三条针对性措施,也恰好能解决她的担忧。
宣传陈阳子的名声,增加其书《晋国计》的可信度,也让大乾百姓知道这段“屈辱”过往。
如此一来,大乾国内舆情乃至朝堂的风向会被进一步引导。
时间一到,估计都不用她安排人,朝中那些想要立功的武将自己就会跳出来请战。
文臣中如张居中的主战派自然也会支持。
一旦陈阳子写的《列国记》得到认可,后面就算多给韩国加几条罪名也不是什么难事。
最后对魏、赵的谋划……
此时,萧绰已然看到了韩国的结局,更看到了朝局稳定下来。
没办法,许良已然把韩国算计到了祖坟里!
想到这里,萧绰沉声道:“许爱卿,既然你如此通晓列国之史,朕就加封你为史馆修撰,从六品,所修内容由你自行决定。
待其修好,呈朕预览无误后可刊印分发。”
“对韩国用兵功成之后,朕再论功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