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行人回到了牛家村,找到了那几个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当做闲聊一样打听起有关弃婴的传闻。
可能是看他们是外地人,并且意图比较明显,这几个老人很是警惕,都说没听说过。
就在陈羽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一个老人睁大眼睛看着他,“哎,你不就是那个谁吗,那天跟九红一起阻止工程队干活的,是你吧?”
“对啊,大爷记性真好啊!我是九红的表哥,她请我来帮忙的。”陈羽赶紧给自己套了个身份。
“这么说,你也是位大仙了?”一个老人好奇地问道。
“是啊,我本事比九红还要陆海的,还要厉害的,不然她也不会请我来帮忙的。”
几个老人顿时肃然起敬,态度也热情多了。
陈羽陪他们闲聊了一会,再说起之前的话题,几个老人也不藏着掖着了,说起了有关弃婴的一段往事:
原来,陈羽他们刚才去的那地方,在几十年前是一个乡镇主办的袜厂,但没有经营多久,就赶上改制,厂子关闭了。
那些厂房推倒了不少,只留下一个大院和几间办公室,一直空着,直到八十年代,官方开始执行计生政策
,于是镇上就把这些房子利用起来,成立了卫生院,专门负责引产。
当时,整个镇上的计生工作,都在这里进行。
(关于那个年代的往事,为防和谐,就不细说了,大家明白就好)
因此,在大概十年时间里,这里产生了不少引产的胎儿,那个年代,各项制度都不健全,这些打下来的胎儿就被卫生院自己处理了,
一般都是火化之后,直接掩埋在了地下。
这种事情,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中后期,计生工作抓的没那么严了,卫生院也被搬到了镇上,原本卫生院的房子,因此就空了下来。
可能是因为在这一代死去的孩子太多,不久之后,就传出闹鬼的消息,夜晚,甚至还有人听到过婴儿的哭泣声(在场几个老人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对这件事说的言之凿凿)。
后来,还是柴大姑出面,将空房子改造成一间小庙,供奉起了姥姥的神像,这才压制住冤魂的邪气。
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当地开始流传一个说法,说是如果有夭折的儿童,或是引下来的胎儿,只要拿到小庙后面埋起来,然后给姥姥上香祷告,婴儿的亡魂就能得到安
息。
并且,姥姥会保佑这家人不久便怀上下一胎,生下来的孩子平平安安、多福多寿。
因为姥姥原本就十分灵验,于是这件事情越传越广,大家都深信不疑,就连附近镇子的村民也跟着照做起来。‘
此后多年,这件事就成了当地的传统。
直到大概五年前,一场意外的大火,将小庙烧了个干净。
在大家惶恐不安之际,柴大姑出来,告诉大家,这是村民们送的死婴太多,怨气太过深重,姥姥超度不过来,让大家以后不要再这么做了。
这个传统到这时才算中断。
小庙因为火烧,加上无人修缮,没过多久也就倒塌了,建筑材料都被住在附近的村民拉回家盖房子了,于是就成了现在看到的模样。
听完几个老人七嘴八舌的讲述,陈羽等人对整件事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陈羽对比了一下李牧昨天给自己讲的那些,与此刻听到的稍微有一些出入,不过李牧当时也是听别人说的,并非第一手资料,有出入也属正常。
“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呢?”
陈羽仔细思索了一会儿,想明白了让他感到不对劲的地方,当下问那几个老人
:“柴大姑最初将后房子改成小庙,是为了镇压死婴的怨灵对吧?那么,是谁最早说出把死刑扔到那边、会得到姥姥的超度,并且保佑他家下一胎平安这种话的?是柴大姑吗?”
几个老人用探寻的神情互相看去,随后各自摇头。
“最早是怎么传出来的,这谁能知道,毕竟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不过我印象中,应该不是柴大姑说的。”一个老太太这样说道。
她的话,得到其余几个老人的赞同。
陈羽继续问道:“那当年的小庙,是谁打理的呢?”
“是住在村东头的买卤菜的驼背老刘,哦,他那时候还不卖卤菜……他本来就是卫生院看大门的,后来那里改成了小庙,大家就每个月凑点钱给他,让他继续打理小庙。”
“那这位老刘,还健在吗?”陈羽追问。
“活的好好的呢,他家就住在村东头,第三家,门口有个卤菜摊的就是他家。”
“老刘好像最近都没怎么出来了啊?”
提到老刘,一个老大爷插了一句。
“是啊,不光老刘,他那儿子媳妇最近也没怎么见到。”
“我前天倒是遇到他儿子,去镇上进货,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