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妍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简朴。
这里的人们遵循着自然的节奏,伴随着鸡鸣犬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孙妍的爸爸在离家400多里远的久安市一中任教。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爸爸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因此,照顾孙妍及弟弟们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妈妈的肩上。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孙妍的妈妈便在锅灶前忙碌起来。
烟囱里炊烟袅袅升起,伴随着锅中咕嘟咕嘟的米汤声,唤醒了沉睡中的孩子们。
“妍妍,卫卫,快起床了”妈妈边搅动着锅里的米汤,边轻声叫醒他们。
孙妍的妈妈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也是大队核心成员和妇联主任,包保生产小队,
分管过计划生育和学校工作,还代理过信用社的业务。
在农业学大寨年代,她白天带领社员劳动,晚上投身于大队会议,常常将孙妍姐弟锁在家中。
每次锁上门,孙妍妈妈的心就像被狠狠揪了一下。她满怀歉意地说:“原谅妈妈,为了你们的安全,妈妈别无选择。”
孙妍的家只有20平米,土炕连接灶台,灶台上蹲放着一口大锅。
这口大锅不仅是烹饪食物的工具,负责一日三餐的蒸煮,更是连接家人情感的纽带。
小屋虽小却整洁有序,靠墙的两个大板箱里整齐地存放着一家的衣物和用品。
摆放在箱子上的相框中镶嵌着家人的照片,仿佛在无声地讲说着一段段温馨的故事,那是岁月留下的珍贵印记。
屋子一角放着一张小小的方桌,那是家人吃饭的地方。
五六口人在这狭窄的空间里生活,虽然有些拥挤,但每一处都有着家的温馨和浓浓的亲情。
炕的下面隐藏着一个幽深的地窖,其入口隐匿于炕的一端。
冬天,炕下的地窖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爸爸不在家时,挨着地窖口睡觉的永远是妈妈。
破旧的窗户缝隙中,冷风飕飕地往里钻,即便是蜷缩在被窝里,也难以抵御那阵阵寒意。
这时,一家人常常会挤在一起,用彼此的身体温暖对方。
昏暗的灯光下,妈妈如同变戏法一般,拿出爸爸寄回的书信,读给他们听,字里行间都带着爸爸对他们的思念与关怀。
妈妈还给他们讲述一些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等做人做事的朴素道理,分享有趣故事。
这些温暖的话语和故事,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田,让她们在严寒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炽热。
季节更迭,当夏日的大雨取代了冬日的寒冷,家中便摆满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去承接从屋顶漏下的雨水。
家中不时会有老鼠出没,那层糊着报纸的屋顶成了它们嬉戏的乐园。
夜深人静时,老鼠们便开始在上面窸窸窣窣地活动,它们的脚步声在宁静的夜晚显得尤为刺耳。
孙妍常常吓得躲在被窝里不敢入睡。
年幼的大弟弟鸿卫却毫不畏惧。每次听到响动,便拿起扫帚或棍棒,站在板凳上轻轻驱赶,守护着家的安宁。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孙妍四岁的二弟弟鸿羽在梦中被尿意憋醒。
他摇摇晃晃地爬起床,却不慎跌入炕边灶台上灼热的锅里。
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划破了夜的宁静。
同在一个院子里住的爷爷被鸿羽凄厉的哭喊声惊醒,心急如焚。
他迅速起床,却发现门被锁得严严实实。
情急之下,爷爷卸下了门板,急忙将掉到锅里的孩子抱了起来。
一向性情温和的爷爷此次大发雷霆,抱着烧伤的鸿羽怒气冲冲直奔大队,飞起一脚踹开会议室大门,不顾里面满满当当的人群,劈头盖脸指责孙妍妈妈。
“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忙大队的那些琐事,连孩子都不管不顾了!这下可好,孩子掉进锅里了,你居然还在这里开会!”
孙妍的妈妈心如刀绞,她迅速将孩子抱到隔壁诊所,医生马上为他处理伤口,涂上药膏,并嘱咐妈妈要细心照料。
孙妍的妈妈紧紧地搂着孩子,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嘴里喃喃自语:“是妈妈不好,都怪妈妈……”。
那一刻,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挣扎中。
一方面,对工作的执着让她难以放手;另一方面,对子女的牵挂和愧疚让她心如刀割。她的心被无情地撕裂着。
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她不断摇摆,试图找到一个支点来平衡这一切。
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她在内心的挣扎中辗转难眠。
家里的孩子需要她照顾,村庄的建设刻不容缓,可她不能让工作的责任落下,只能咬紧牙关,再次投身于农田基本建设之中。
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