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妍爷爷的一生,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艰辛与坎坷。
而这一切的开端,要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初那暗无天日的岁月。
那是一个被战争阴霾笼罩的年代,日本人如恶魔般入侵,无情地践踏这片土地。
爷爷的父亲,为保护家族中一位返家的共产党员以及院子里家人的安全,不幸惨死在日本人罪恶的枪口之下。
那一刻,年仅30岁的爷爷,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与杀父之痛。
愤怒的火焰在他的胸腔中熊熊燃烧,似乎要将他吞噬。
然而,家中尚有年迈的老母需要他的照顾,还有妻儿等待他的庇护。
在血与泪的挣扎中,爷爷只能将泪水与怒火深埋心底。
他强忍着悲痛,扛起了养活一家六口的担子,用自己的脊梁撑起这个几近破碎的家。
当家之初,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为了让家人活下去,孙妍的爷爷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土地上。
他对待农作物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观察其生长态势,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
在不断摸索下,他种的庄稼越来越好。
不仅如此,他还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带出了好几个种地能手,由此被村里的人赞为“种地行家”。
孙妍爷爷一家的生活状况也渐渐好转,从最初与他人合用牛耕,慢慢发展到后来共同买了骡子。
然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安稳的生活宛如泡影。
在一个秋意渐浓的午后,爷爷带着年幼的孙妍爸爸和二爷在地里割谷子。
突然,对面山上出现日军身影。
仇恨与警觉瞬间充斥爷爷的脑海,但他更清醒地知道,此刻必须保护好孩子。
这时,年幼的孙妍爸爸也看到了对面山上的日本人,颤抖着声音喊道:“爹,快看,日本人来了,我怕。”
爷爷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声音坚定地说:“有爹在,别怕,咱们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他们转身向相反的方向跑去,但半路上又遭遇迎面而来的日军。
二爷因为身强体壮,很快摆脱了日本人。
孙妍爷爷为了年幼的孩子,没有逃跑,而是被日本人抓去当了壮丁,为他们放羊。
被抓的日子里,孙妍的爷爷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孩子的安危与家中的亲人,他从未放弃逃跑的决心。
每一次放羊,他都在心底默默规划着逃跑路线,等待合适时机。
他无数次在心底呐喊:“我一定要逃出去!”
终于,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了离村不远的地方。
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无比熟悉,地形更是错综复杂,像一座天然的迷宫。
借助羊群的掩护,孙妍爷爷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视线,沿着一条隐蔽的小径快速行进。
此时,他的心跳加速,那不是恐惧的颤抖,而是对即将重获自由的激动。
他小心翼翼地穿梭这片熟悉的土地,对自由的渴望和家人的思念,成为他前行的动力,最终成功逃脱。
实际上,这是他第二次成功逃离敌手。
孙妍的爷爷曾两次被日本人抓走,又两次依靠自己的冷静、机智和坚强的意志逃脱,书写了一段传奇。
爷爷被抓走后,年仅八岁的爸爸极度恐慌混乱。
他慌不择路,吓得四处逃窜,到处寻找逃难的家人,期间又被日本鬼子打了一枪。
枪声划破了村庄的宁静,恐惧中,求生的本能促使他不敢停下奔跑的脚步。
他泪眼婆娑,边哭边跑,心里不停地呼唤:“娘啊,娘,你在哪儿啊?”
最终,他在一片混乱中遇到了同样避难的村民,才使得害怕、紧张和恐惧的心情得到些许安慰。
在那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他们不仅要躲避日军的袭击,还要在艰难的困境中挣扎求生。
尽管生活充满挑战,孙妍的爷爷并没有放弃希望。
他利用家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开始尝试着开展一些小规模的商业活动。
家乡所在的村庄位于县城西北边缘,那里曾经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古官道,很早以前就有许多商人来此做买卖。
孙妍的爷爷赶着骡子,沿着这条古官道,将家乡生产的用于铺设铁轨的枕木运出去。
同时,将农村所需的食盐、烟草、西瓜和布匹等物资运回来,进行买卖。
每一次出行都满载而归,实现双向收益,利润得到最大化。
此外,他还换卖骡马,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孙妍的爷爷便赶着骡子,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启程出发。
那骡子驮着沉甸甸的货物,哒哒哒的马蹄声,有节奏地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