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城。
徐达只身一人归来,进入皇宫大殿内,向朱元璋禀报追击之事。
“失败了?天德,以你的实力应该不至于会出现这种问题吧?”朱元璋起身,走到徐达面前,问道。
徐达拱手答道:“是失败了,有人出手,阻拦了微臣。臣拿不下他,便只能作罢。”
“哦?谁出的手?”朱元璋挑眉,接着询问。
“大唐剑圣裴旻的传人,诗仙剑客,李白。”徐达答道。
朱元璋默然,良久不曾说话,也是等了片刻,方才出声,言道:“李白?原来是他。若是这般看起来的话,倒也正常。”
“不过,即便是李白,可天德你想要擒下的人,他应该也拦不住吧?”
“只有一个可能,你留手了。”
朱元璋盯着徐达,一本正经地说道。
当这番话从朱元璋口中说出的时候,徐达一愣,脸上的神色倒是显得颇为怪异,沉吟了片刻,随即答道:
“陛下说笑了,那位诗仙剑客真的很强。虽是一品,但却是一个已经走了自己道路的一品,他全力爆发之下的战力,不逊色于一品巅峰。这般存在,即便是微臣,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拿下。”
徐达为自己出声辩解。
不过,也就在这番
话说出口的时候,朱元璋没有答话,只是似笑非笑地盯着徐达看了一眼,随即便又将自己的目光收回,轻笑一声,言道:
“也罢,随你好了。不过,人你既然没有拿下,那你打算用什么东西作为交代?”
“陛下的意思,臣已经转告给李白,再由李白告知安王。那位安王是个明白人,知道自己后续该怎么办。失去了沈万三的沈家,就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不足为惧。”
“只不过,依照陛下的意见,是咱们撒出去的网,总得有点收获才行,总不能白忙活不是?”
徐达说道,一番话说下来,直接将朱元璋心中的那些小心思点破。
朱元璋倒是不觉得尴尬,斜眼瞧了徐达一眼,说道:“这些事情你心里明白就成,说出来作甚?纯心想要拆你老哥哥我的台?”
“行了,郑和那小子的船队已经靠岸了,朕已经让王守仁和胡惟庸两人前往沿海迎接,让船队扣下,派重兵把守,封锁消息,只让郑和一人回京述职!”
听朱元璋忽然说起了下西洋的事情,徐达微微蹙眉,眉宇间不由得闪过一丝诧异,看向朱元璋,不由得出声问道:“陛下这般做,是否有些过了?没记错的话,这次下西
洋的舰队,还有一部分是由大唐出面的吧?在那艘舰队之上有个儒家诗人,名曰杜甫。”
“他本是准一品的存在,可随着跨域之行,一路上瞧见不少贫苦大众,让其诗境升华,一朝悟道,踏足一品之境。其所写之诗多是写实为主,涉及国运民生,为劳苦大众谋不平,从这点来看,那家伙儿应该是好人。”
“应该?”朱元璋嘟囔了一嘴。
哪能猜不到自家这位兄弟心里想的是什么。
可不就是怕自己一狠心,直接把整个舰队的家伙儿都给留下,然后干掉吗?
不过,朕是那么嗜杀的人吗?
为什么将他们留下,别人不清楚,你徐天德还能不清楚吗?
“你这个老徐,还真是能把你老哥哥往坏的地方想!”
朱元璋哼哼唧唧地想到,心里有些不忿。
旁人怎么想,他不管。
可是你徐天德和咱是过命的交情,居然这么想我?
“放心,朕对那家伙儿的命不感兴趣,不会要的。”
“你奔波了一天,下去歇息吧。那群人的速度,晚上差不多能够到京都,你明天早上和道衍一同过来领旨,准备带着郑和赶赴安国。”
朱元璋挥手,让其退下。
徐达应了一声,随即离去。
时间
一点点的过去,入夜,大明皇宫内依旧灯火通明。
一道身影疾驰而来,奔入皇宫内,跪拜在大殿之上,不是郑和又是谁?
“臣,郑和,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和磕头便拜,出声言道。
龙椅上,朱元璋瞧着郑和,不由得点了点头,言道:“你且起来吧。水上的消息虽然不通,但有海鸥送信,你应该知道这些日子以来,神州发生了什么。朕让你准备的东西,可是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郑和点头,脸上露出郑重之色,当即从怀中取出一轴羊皮卷和一本书封笔记,双手奉上,献于朱元璋案桌前。
“回陛下,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其中羊皮卷上,记载着此次航运的路线,以及沿途国家的分布,地区大小,可能遭遇的危险。另一本本子上,则是详细记载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那些国家的势力分布,政治情况等。”
朱元璋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