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白野就将人撒出去,自己似乎只关注了地,而疏忽了人。
他注重条例,注重法律,注重实事求是,然而,这些东西到最后,都是需要人来执行。
而作为后世之人的白野,见过太多令人作呕的案例,使得他有意无意的避开与人打交道。
初到山阴之时,先生曾有警醒,初见李清照之时,也曾有所教诲。
如今的沈溪,再次如同当头棒喝,点出白野的思维盲区。
各类的情报如同雪片一般,纷纷扬扬的涌入白野的书房。
送来的一页页纸张告诉白野,他究竟是有多么的无知和自大。
沈溪最初报于县衙的田亩数量达到一万八千余亩,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隐没自家田产。
并且,沈家的地租一直都是最低的,不光如此,沈溪还对流民,佃户们坚持施行青苗法,每期取息1分,比之王安石当初定的还要低,可谓活人无数。
这妥妥的爱国商人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白野渐渐明白自己将要面对的,究竟是何等的庞然巨物。
绍兴二年,时任左相的吕颐浩创立月桩钱,以充军资。
实质却是横征于民,麴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等等数不胜数,两浙路,江南路更是苦不堪言。
透过纸上那些文字的简单比划,白野似乎都能听到无数百姓的哭嚎和哀鸣。
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两浙路尤甚,这是怎样的人间惨剧。
吕颐浩的确是让朝廷增收了五六百万贯,可这笔账又该怎么算呢?
处在赵构的立场,这是个能臣,对于沦陷区的百姓而言,他是贤相,可对于东南百姓来说,那无异于灾难。
由于苛猛的杂税,失田者不计其数,当地士族豪绅趁机土地兼并,大肆敛财。
靖康之难,宋廷的整个行政机构被金人打包带走,由此,赵构新建的行政体系便充斥着大量的南方官员。
秦桧第一次拜相时主张的“南自南,北自北”,虽然得不到北地官员的支持,甚至引得赵构不喜。
却也是实实在在的成为这些南方士绅的拥趸。
山阴最大的地主是谁?王家,也就是秦桧的妻族,秦桧的背后呢,更是占据着大半个朝廷的南方士绅。
如今赵宋的基本盘,又恰恰就是这些人。
赵九可比不了李二,即使灭不得世家,也能压制。
这个庞大的南方士绅集团,就仿佛是一条盘踞的黑莽,吐着信子,弥散开来的血腥,压的白野有些喘不上气。
哪怕夏收之时,自己的财报做的再漂亮也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引起新的党争。
一旦争端开启,没有根基的自家先生和自己,无疑是十死无生。
杀还杀不得,若是逼急了,都不用虏人南下,这群人能将赵构以及剩下的北地官员,统统打包送到五国城去陪赵桓。
赵构想要保住皇位,除了妥协,别无他法。
世上好多事都是这般,眼界见识还浅时,便如那井底之蛙抬头望月。
当得到的信息更多,又如一颗蜉蝣得见青天。
有的时候,无知真的是一种幸福。
赵颖透过窗,瞧着书案前神容枯槁的白野,忧心不已,她不敢也不能去打扰。
小声的吩咐白榆,“去看看参汤熬好了没有。”
已经两天了,白野自从入了书房便再没走出一步,院子里守着一堆人,林松孙,李清照,薛弼,陆游,唐婉,郑伯雄,陈六,阿九...
赵颖端着参汤,小心的推开房门,“郎君,先喝口汤吧。”
白野点头,接过瓷碗,目光却依旧停留在满桌的情报上,想要找出破局之法。
“有些咸了。”说着就要放下瓷碗。
还未等赵颖开口,白野突然又拿起喝了一口,咂咂嘴,咸?盐!
盐铁专卖,实际上是朝廷将售卖盐铁的权利承包出去。
这是官商之间的一整条灰色产业。
如今朝廷自己就掌握着大量的盐场,完全可以将这块肥肉收回来,从承包转为直营。
一来缓解冗员严重的问题,还能借机清理一批无才的恩荫之辈。
二来更容易监管,贪就让他们贪一点嘛,水至清则无鱼。
三来也能离间官员与地方豪绅的关系。
试问,有谁愿意将一块本就在自己碗里的肉,被别人夹走,哪怕这个人是曾经的“合作伙伴”,顶头上司,这算是第一把火。
至于第二把火,就是新的税法,只要赵构不瞎,就能明白新的农税所带来的好处。
仅是官田收上来的地租,都能稳稳超过以往的收入。
因为它足够简单,而事情一旦简单了,旁人能做手脚的地方就少了。
这么大的功劳,白野吃不下,也没有能力吃下,经济作物的税率怎么定?转运仓储怎么安排?火耗归公是否可行?很多细节需要大量的人来商议填补。
又是一块肥肉,这个功劳让谁来拿呢?主战的激进派无疑是乐意至极。
而这恰恰不是南方官员愿意见到的局面,“北人”势大,那他们便要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