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三天之前。
临海市,最后一辆大巴驶入了海上龙宫之后,连接海上龙宫和临海港的长长浮桥缓缓收回。
海岸上,等着看海上龙宫出发的围观群众,黑压压地挤在海岸线上。
浮桥尽头,东原大学的校长吴全东,有些惆怅,又有些担忧地对着渐渐离岸的海上龙宫挥着手,像极了送孩子远行的家长。
也难怪吴全东如此的惆怅和担心。
接下来的时间,海上龙宫上将会独自穿越穿越白令海峡,深入北冰洋,在冬天通过北极航道,前往俄罗斯的海军重镇北德文斯克,全程一万三千多公里,预计航程10天。
所有人都知道,海上龙宫是目前人类所制造出来的,最大的海上漂浮物。
它比目前所有的海上浮岛、海上平台等都要大,更不要说其他的船只了。
而更反常识的一点就是,海上龙宫是迄今为止在海面上综合速度最快,续航最强的大型船只。
所以才能在10天之内,完成这么远的航程。
但即便如此,它要穿越北冰洋,也依然让人捏一把汗。
因为冬季的北极圈,那是一片冰封雪域,是人类禁区,一旦海上龙宫遇到什么困难,人类根本就无力在那种环境下救援如此大型的船只。
吴全东本来是反对这个计划的,在他看来,校歌赛可以推迟,甚至可以等春暖花开,没必要为了一点点场地的原因,一言不合,就把海上龙宫带走,冒这个风险。
但是经过了一番长谈,他还是接受了这个计划。
以这种形式,在冬季穿越北冰洋,这是迄今为止还未有过的壮举。
它也有着极大的科研价值和学习价值,所以,这一次,除了校歌赛的参赛选手之外,还有其他各专业、年级一共一千一百多名学生、六百多名老师及研究人员,一起乘坐海上龙宫前往北德文斯克。
海上龙宫好不容易去一次欧洲,许多欧洲的名校的邀请,雪花一般飘了过来。
一直以来,东原大学和环太平洋的学校联络比较多,和欧洲乃至环大西洋的学校交流不多。
有这个机会,吴全东也不想浪费,正在研究这些邀请,看看要回应哪些。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接下来这一千多名学生,六百多名老师及研究人员,将会进行超过半年的欧洲各大国家、学校的游学。
而海上龙宫,除了谷小白的实验室之外,还有各种合作项目的上千名研究人员,几十座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实验平台。
加上海上龙宫本身的工作人员等,此时的海上龙宫载着接近5000人离岸远行。
从这点上来说,海上龙宫已经算是一座海上大学,堪称是“东原大学海上分校”。
当初的海上龙宫刚刚下水的时候,长398米,宽359米,是一个和大型体育场接近的椭圆形海上巨物。
但现在的海上龙宫,却已经达到了六百多米的直径。
高度也达到了近百米。
从上到下,依次是观光层(天空音乐厅),第一动力层(浪瓣硬帆)、第一甲板层(体育场)、第一生活层、科研层、保障层、第二甲板层、第二生活层、船坞层、第二动力层、仓库层、第三动力层、压舱层、分隔舱室缓冲层。
整个舱室的设计,都由朱启南为主操刀,他带领的一个团队,目前就在海上龙宫现场入驻,前期设计、验证施工、修改调整一条龙。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朱启南伴随着海上龙宫的一路成长,经验积累的速度,堪称可怕。
经常有人看到一个戴着安全帽,穿着反光马甲,拎着各种电动工具挥汗如雨的胖子,蹲在各种犄角旮旯里,这就是朱启南。
而每一层,也都有着复杂的结构,会议室,实验室、宿舍、食堂、超市、影院……应有尽有。
此外还有多达三个可以维修数千吨轮船的船坞、六个可以停泊大型直升机的停机坪,四座浮桥……
无论从哪里看,海上龙宫都堪称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海上城市。
即便是如此,海上龙宫依然有很多的空间还在建设中,没有完全利用起来。
此时,在海上龙宫的天空音乐厅里,接近两千名的学生和老师济济一堂,看着站在中间的谷小白。
这里是海上龙宫最好的观景台,也是最大的室内会场之一。
在中央的舞台,环形的大屏幕降下,向四面八方投射出来了海上龙宫的剖面图。
上方有几个大字:“海上龙宫的破冰之旅”。
谷小白拿着指示器,站在中间台上讲解着:
“从结构上来说,海上龙宫的原理更像是一个复杂的多体船。它的外表是圆形,但是底部却有十二个不同形状的船体,以获得可靠的航行能力,以达到船舶动力和空气动力的平衡。”
从结构图上来看,海上龙宫的底部,有点像是座头鲸下颔部位的竖直褶皱,它本质上,更像是十二个超级巨大的船体拼合起来的。
“因为海上龙宫的这种结构,也使得它破冰航行成为可能。十二个船体,可以将海上龙宫的重量,转换成极大的压强,压裂冰面,把北冰洋上的冰层压裂。而这十二个船体之间的空隙,则可以说是一条条的通道,让冰块可以顺畅滑行,大家请看这个曲线,根据计算,当海上龙宫的时速达到82.7公里时,十二个船体之间的水流,就会形成一个水流润滑层,可以将冰面的摩擦力降低到最低……而为了在初始阶段降低摩擦力,船首还进行了一个特殊设计,可以将深层较为温暖的海水回流到顶部,洒向冰面,虽然这会降低海上龙宫的动能,但却可以更好地压裂冰层,降低阻力……总结来说,海上龙宫的航行方式就是先喷水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