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
朱元璋到达登州的第六天!
此时,登州城外,穿着一身蓝色麻布衣,腰挎着一柄雁翎刀的朱元璋,正领着曹友义,在检查着各州县卫所送来的丁壮!
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十四个各州县,八个卫所,总共送来了三万个丁壮!
山东自古多壮士。
送过来的三万丁壮,就是此地的壮士。
此刻,经过点验登记名册后,及对这些送来的丁壮进行初步检查,朱元璋对结果,还算满意!
各地县令,还有卫所指挥,并没有糊弄他这个皇帝——也用不着糊弄,登莱二府,十四个州县,八个卫所,送过来三万丁壮一点也不难。
尤其是在这种年景不太好的年月。
反倒是给朱元璋送过来,三万个老弱病残比较难。(年景这么不好,老弱病残早饿死了)
“还算可以,尤其是各卫所送来的军户子弟,不过就是瘦弱了些……”
朱元璋下着自己的评价,一旁的登州知府郑泌昌,及过来的莱州知府马宁远二人,见此这才长出口气,朝朱元璋道。
“陛下,如今年景是差了些,连绵的天灾,兵乱,外加天下人丁滋生,百姓们过的,确实是苦了些……”
“除了天灾,兵乱,恐怕也少不了为官,为君的责任!”
朱元璋冷笑,然后下令道。
“将这些人尽数带到营中!”
登州是当初,孙元化奉命练新军的据点,虽然吴桥兵变后,已经被荒废了好些年,但大抵还能用,三万丁壮,接下来就会被安置在其中!
“兵虽然有了,但就是缺几个堪用的军将……”
望着陆续入城,被带到军营里面的士兵,朱元璋不免地有些感慨。
当初他身边可不仅仅是有兵,还有将才。
好在,这个问题朱元璋并不担心。
因为他最擅长的不止是练兵,而且,还会选将!
历史上,凡是被朱元璋看重的将领,没一个不是人中龙凤的。
当士兵们尽数入营后,朱元璋安排安排曹兴忠暂时对这些士兵进行整编后,兵备道原毓宗过来禀报。
“这些人务必安顿妥当,学徒一个月支给米粮三斗,匠人支给米粮五斗,另外,再给月钱一两!”
朱元璋思考了一下后说。
打铁冶炼兵刃可是力气活,而工匠更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朱元璋当然深知这个道理。
“臣明白!”
原毓宗连忙颔首,朱元璋却接着道。
“令他们在登州,打造铁器,所需之木炭,铁料,皆可以走海路运来,或是派人去济南采买,总而言之,务必要尽快给大军凑齐兵刃,再不济,人手一枝长枪还是要有的……”
“是,殿下!”
才吩咐完这些后。
朱元璋刚刚回到府衙,坐在桌子旁拿起之前读了一半的《纪效新书》,朱元璋这几日正在恶补知识,一是恶补当下时代的天下局势,二是恶补军事知识。
尤其是以火器为重。
朱元璋知道,如今虽然距离自己当初,不过两百余年光景而已,但朱元璋却知道,两百余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发生许多改变了——哪怕是古典时代,两百年时间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是相当飞快的。
似后世某些历史小说里面那般,秦朝锐士在唐宋时大杀四方的事。
那简直就是做梦,因为秦之锐士充其量就是铜胄皮甲,兵器也是青铜器,跟唐宋时的军事装备拥有着直接的代差!
眼下,大明就是如此,从明初到明末,这两百年间,火器发展得太快了,朱元璋那会,可没有红夷大炮,佛郎机,虎蹲炮,鸟铳,还有那威力更胜一筹码的斑鸠铳在。
所以,朱元璋并没有贸然地用自己当初的经验来练兵,而是在这几天,恶补起了兵书。
兵书都是冯元飏,苏观生他们想办法搜罗来的。
眼下,都摆在朱元璋的案头。
《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守圉全书》、《军器图说》、《铳台说》、《火攻掣要》、《西洋火攻图说》、《西洋火攻神器说》、《祝融佐理》、《武备志》、《西法神机》、《演炮摘要》等等……
这些书中,不乏在明末西学东渐之初,传入中国的西方火器知识。
历史上,其中大多数书籍,都在清朝被禁绝了,直到清末,为了对付西方殖民者,还有太平天国,才从故纸堆里,或者是从海外,日本朝鲜,找到了在被人私藏,或者是海外的孤本,然后重新刊印。
而眼下,朱元璋就在从这些知识里面,汲取着他所需要的养分!
快速了解着当下时代的军事变革!
眼下,朱元璋正在着重地读着练兵实纪,纪效新书这两本,因为这两本对他接下来的练兵,有很大的裨益。
可朱元璋正读得用心的时候。
外面王承恩却过来通报。
“皇上,青州衡王,还有山东巡抚王公壁,过来面见殿下……”
“衡王?巡抚?”
朱元璋闻言,眉头顿时一挑。
然后,放下了手上的纪效新书,整理了下衣冠道。
“让他们进来!”
此时山东的局面实际上是很乱的,除了登州府,莱州府,以及登州莱州的八个军卫,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此时已经陷入到了“无朝廷状态”。
东昌府,济南府,已经彻底丢了。
青州府只剩下府城,及几座县城,处在大明的控制范围内,剩下的地方,要么是“无朝廷状态”,要么就直接被那些个上任的大顺官员,给纳入到大顺的统治范围内了!
所以,在得知大明天子竟然在登州登陆后。
巡抚王公壁,德王朱由栎,以及衡州的衡王朱由棷,眼下都到了山东来拜见朱元璋!
拜见是一回事,他们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做——劝朱元璋赶紧南下。
因为山东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