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诧异地看向高哈蒂县长基兰。
迪斯布尔首府县长有些不解。
“基兰县长,你们县明明背靠河岸,怎么受灾这么轻,而且城区内竟然没有发生内涝和。”
“一方面,要归功于我县一直以来的预警机制,另一方面……”
尽管这件事实际全部靠顾几帮忙,但基兰碍于面子,还是拦了一部分到自己身上,这也无可厚非。
而当众人得知高哈蒂县的防灾策略、今天凌晨民众们收到的“暴雨自救指南”,还有医院门前的交通医疗管理。
多起事件结合在一起,彻底将顾几的声望推至高潮!
农业厅部长大眼瞪小眼地看着阿努拉格和顾几,不禁有些后悔昨晚答应的事情。
在首席部长的询问下,顾几开启“火力全开”模式,将上一轮在会议上发表的所有观点、策略,全部复述了一遍。
可即使是这样。
他的“转移方案”依旧没有得到通过,官场往往就是这样,大家总会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好处,转移方案牵扯太广,交通、财税、医疗,甚至是首席部长,谁都不想担这个责任。
除非“不见棺材不落泪”。
中午,顾几跟法缇玛在气象台取得了海军气象中心的数据,趁着雨停,邦政府又紧急召开了二次会议,眼见一场大面积的强降水要袭来,这回谁都躲避不了,必须正面面对。
于是,经过多次商讨,最终将转移时间定在夜里六点,下午先由交通厅部长安排火车,财税厅负责前往乞丽拉齐与卢姆丁附近搭建避灾中心,并联系县长建立避难营地,转运必备物资。
顾几无法确认洪水爆发的具体时间,大概是夜里九点半左右。
可如今光转移第一批岸边9万灾民就需要5个多小时,第二批城区灾民高达39.7万人,需要迁移至更远的城区避难营点,最快也需要一天半的时间,那时候洪水肯定早已淹没河流两域。
他自认为这轮开局已经很完美了。
就算重新再回档一次,也提早不了多少,因为政府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不是他一个人说几句话就能决定了的,气象特征的形成需要时间,应急处理决策从商讨、制定,再到运行,上上下下也都需要时间,怎么算都不可能比9点半早。
“也就是说,阿萨姆邦民众遭遇洪水是必然事件……”
顾几眯了眯眼,再次想起上一轮刷新的任务目标二。
难怪。
如果仅仅是在避灾中心老老实实等待中央政府救援,在不发生烈性传染病的前提下,伤亡一般很难超过400,可如今遭遇洪水变成了必然事件,那就要考验危机临场处理能力了。
顾几思前想后,通过阿努拉格联系上了警察厅与公路交通厅两位部长。
他给出的应对策略很简单。
换车头,将列车延长!
客运列车普遍的拉载能力在15~20节,而普通货车是1~60节,重载货车可达100节以上,如果将货车头换到客运列车上,增加车厢数,虽然速度慢,但能减少来往运载登车次数,最后耗费的时间反而比常规方法快上五六个小时。
尽管最后仍无法逃避洪水袭击。
但有一点别忘了:增加车厢后,列车的重量也将成倍上升!
六十节车厢加在一起,满载加列车自重,至少在3600吨左右,一般洪水无法造成较大破坏,就算是列车脱轨也很难全部翻车,只要防护得当,基本不会发生重大伤亡,除非遇到泥石流。
而针对于安全与救援,一方面,他让警察部长马上联系军方部队,将车厢负责人全部换成军人,每节车厢至少两名,并配备对讲机。
这样一旦发生意外,车厢之间也能保持沟通。
最重要的是,军人的执行力要比政府官员和警察强太多了。
另一方面,就是组建应急救援队,将高哈蒂那批渔船渔民全部征用,在危机关头,进行紧急救援!
虽然这些高官并不知道将要发生大洪水。
但顾几依靠这一轮暴刷的声望,早已成了首席部长眼前的香饽饽,临时担任应急管理指挥部的灾害副专员,所以他的话语还是很有分量的;并且,对于交通部长来说,少拉几趟车,就意味着减少半路出事故的风险,对于警察厅部长而言,把安防甩给军队和高哈蒂渔民,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的提议得到两人一致同意。
赶在傍晚六点前。
邦交通部长将客运车厢全部集中到高哈蒂火车站,由原来的5列列车,变成了如今的两列列车。
就这样,转移行动正式开始。
虽然车厢内有军人管理,但印度军人毕竟不像夏国军人一样,掌握着防灾知识和处理技能,再加上他上次乘坐的乞拉丽齐线路中间需要经过一条隧道,风险性更高,想要最大化减少伤亡,他必须亲自进车厢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