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之前说的没错,金铭锦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显然已经有了判断结果,为了拿到这鉴定费,都不等秦立鉴定,金铭锦就直接给出了答案。
“此盘模很显然是北宋晚期耀州窑系之物,其纹饰之精美,定然是出自名家之手,十有八九是耀州窑本窑——铜川窑的印花工具,也就是说,出自专门给皇族烧制贡器的窑口。”
“何以见得?”有玩家问道。
鉴定就是这样,你光给出结果不行,需要有说服他人信服你答案的理由。
“很简单,从此盘模的凤纹上就可以看出!”
金铭锦退后一步,站在置物架一旁,左手指向盘模中的凤纹,侃侃而谈:“众所周知,凤纹源于凤鸟图腾,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具象化,少了图腾的神秘感,此时的凤纹修颈、长腿,呈现出动态轻盈活泼,鸣叫舒展自由的状态。
战国时期,凤纹开始出现半叶形冠,晚期转变为飘带形冠,飘向脑后并向上卷曲,不过较短,羽毛用卷曲的飘带装饰羽翅和凤尾,凤眼出现水滴形和橄榄形的眼线使凤鸟眼睛变得更加秀美。
秦汉时期,凤纹则完全舍弃了神秘图腾的主题,转而对美好的生活向往演变,凤鸟头部顶冠一分为二,一长一短,长在顶后,羽翼用密集的细线表示羽毛,羽尾向后下方弯曲。腿部一前一后有空间感,一直一弯,两抓各分三指,有两尾,一尾是现实中的鸡的羽尾向下耷拉,一只是凤尾的象征,向上分两叉,中间饰有卷纹,与前朝相比,更为栩栩如生。
后来随着张骞通西域,西方艺术不断输入,孔雀、鸵鸟等新鲜物种成为了凤纹借鉴的宝库,极大地推动了朱雀类凤纹的成熟。
隋唐时期文化艺术繁荣昌盛,受社会环境影响凤鸟纹在造型上也体现出盛世的大气,凤纹多为朱冠金喙,鼓翼而舞,长尾华美,五彩斑斓。
尤其唐朝,凤鸟大都是轻歌曼舞、生意盎然的形象,整个图纹洋溢着明朗和谐的氛围。
不过此时的凤纹一分为二,雄为凤,雌为凰,凤纹鹰眼圆睁,张嘴长啸,凶猛威武。凰为鹰嘴鸟头,头顶灵芝冠,头侧长羽后飘,蛇颈系绣球,飘逸灵动。
唐代以后,凤鸟纹样的具象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逐渐进入了写实的成熟阶段,凤纹的基本造型与唐朝基本相似,只是在构图和勾画上更为精致细腻,凤纹的载体也愈加丰富。
尤其宋朝,凤纹一改之前的立凤姿态,有了各种形态,像飞凤纹草凤纹等等,相比唐代凤纹,宋代凤纹形体更为秀气,且更加精致,鸟羽凤眼纤毫毕现。此时的凤纹定型为朵云状的头冠,修长的尾羽作飘带状,雄性尾羽作卷草状。其典型的特征是秀巧纤细,凤为鸡首长尾,锦翎展翅,并多以凤穿花的形式出现。
此盘模的凤纹表现形式就是典型的凤穿花。
而到了元代,凤纹在艺术表现上严谨中变化万千,给人以富丽堂皇、欣欣向荣之感,具体绘制时则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种是受游牧民族剽悍的气质所影响,凤凰的形态粗壮肥大,威武凶猛,形象高大,头部较扁,鸟喙比宋代的凤纹更为短小,而且上短下长,异常尖锐,蛇颈、龟背、鳞躯的体貌颇具凶意,而且这一时期已经出现龙凤搭配的图纹。
另一种则是传承宋时婉转多姿的凤纹气质,比较端庄秀美,主要表现在还遗留宋瓷特征的瓷器上的凤纹,形态婀娜,顾盼传情,尾羽伸展卷曲,似云似草,饰以高洁的菊花或雍容的牡丹之类的花草,使得凤纹通体装饰显得生意盎然、芬芳洋溢。
明清两代的凤纹主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常选用团凤的图案,盛行与龙纹组合在一起寓意‘龙凤呈祥’,特征不必多说。
从此盘模凤纹形体上来看,很明显,乃是飞凤纹,体型秀美纤细,与宋代凤纹特点更为接近。
所以,我断定它为宋代盘模。
而之所以说它是耀州窑印花工具,是因为在整个宋朝期间,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向皇宫提供印花盘的窑口,只有两个,北宋的铜川窑和南宋的龙泉窑。相对于铜川窑,龙泉窑印花盘更加秀美,但不够大气,有一股江南女子的秀中雅致感,观此盘模纹饰,不光有美好寓意,从整体构图上来说,也更显富贵,透着煌煌大气,因此……”
金铭锦信誓旦旦道:“我断定它出自北宋耀州铜川窑口!”
这番断代,可谓有理有据。
众人无不心悦诚服,不论说的对与错,单凭对凤纹的研究,金铭锦就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不过,众人依然望向了此时已经鉴定完毕的秦立。
他们想听听秦立的说法。
有玩家问秦立:“秦善财,你怎么看?”
啪!啪!啪!
秦立突然鼓起掌来,满脸的赞赏的看着金铭锦,“不错不错,有进步,且是很大的进步!”
“我用得着你夸奖?”
金铭锦微微昂头,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