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寺内古木参天,其中有一株古柏叫做“三叉柏”,其围需数人合抱,树冠遮天蔽日。无怀尊者披着一件袈裟在树上敲着木鱼,打坐念经,其声“割”耳,进入了无我的境界。
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尊者的念经声日日不停,一天又一天。
念经声一直传到长安大内,搅得唐太宗心烦意乱,每晚头痛得无法入眠。
当得知这扰人心的念经声是来自天池寺时,太宗甚感诧异,带领魏征等心腹大臣循声而至,请尊者下树讨教。
尊者盘踞树上巍然不动,对太宗缓缓说道:"此地虽崇山峻岭,北望虽广有秦川八百里,然贫僧无立锥之地也。"
太宗问曰:"大师所需方圆几何?"
尊者轻描淡写的说:"贫僧只需'一袍之地'足以。"
太宗当即大笑:"这有何难?朕准你就是了!"
尊者不等太宗笑完,将身上所披之袍轻轻抛向空中,遮天蔽日,东到钟鼓台、西丰峪至黑山岭、北齐长安少陵原,方圆数百里全部纳入寺内地界。
太宗皇帝一愣,不由得自嘲道:“尊者法力无边,为何不将朕一并归入囊中呢?!哈哈......"
尊者淡淡一笑:“因为天下黎民还需要仰仗陛下的恩德。”
皇帝可是一言九鼎的九五至尊,随即下旨将僧袍所覆盖之地悉数划归寺院,所在地区的钱粮全部划归天池寺,开国两大武将之一的尉迟恭担任建寺总指挥替尊者修建了这座寺庙。
天池寺成为当时长安规模最大的寺院,“跑马观山门”是天池寺独有的一大奇观。
天池寺内的高僧首推善无畏。
依据史料所载,无畏法师在南印度殊胜招提修炼数年之后,便随商船游历印度各国,密修禅诵。他先后礼遍印度各地的佛教圣迹,尤其仰望迦叶入定寂灭的鸡足山,释迦说法的灵鹫山。
之前,他早就仰慕那烂陀寺的高僧大德,来到寺后,拜见了年高德韶的达摩掬多。在达摩掬多的提醒下,他来到了中国。
玄妙的是无畏法师还没有到达中国,玄宗就已经梦见了他的真容,醒来之后记忆犹新,于是拿起画笔在宫墙上画了下来。
开元四年,无畏终于抵达长安,玄宗亲自接见,赫然发现无畏和几年前梦中的人完全一样,简直是太神奇了。
由此,无畏法师被尊为国师。玄宗之子宁王、薛王等从他灌顶受法,一时轰动朝野。
当时大唐也有一些方术之士,自认能调遣鬼神,天下无敌,看到皇帝宠信新来的西域僧人,很不服气,当着皇上的面跟他比试神通,无畏法师稳坐如泰山,而那些方术之士使尽力气,也施展不出任何功夫,不得不甘拜下风。
但是无畏法师在开元二十三年十月七日,竟然与世长辞。
他生前留下了一句话,“白月圆时吾当去矣。”
无畏大法师逝世后,弟子将他真身置大木龛中,供在寺内,仍可日日朝奉。
传说无畏大法师的传承者有大兴善寺沙门一行,入室弟子有精印、明畏二人,俗弟子有著名文学家李华,还有从学者智俨、温古、义琳以及新罗(今朝鲜)国的玄超、不可思议等。
对于一直深受历代唐代天子恩宠的天池寺来说,玄宗仍是可爱可敬的亲民天子,而辅国明显是不受欢迎的。
倘若寺内主持是见风识舵的势利小人,那么辅国或许会得到逢迎。偏偏寺内的高僧都对李辅国的弄权罔上洞若观火,嗤之以鼻。就连院内的扫地僧也在为此争论。
“听说他要来寺内求助,不知道主持会怎样应对?”
“那可是个心如蛇蝎的势利小人,如果主持拒绝出手帮助的话,可能会被忌恨在心。那时候我们天池寺可就麻烦了。”
“话虽如此,可是驱邪扶正也是我们出家人的分内之事。”
“何谓‘邪’?依我看,人比鬼可怕。"
在某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李辅国一身便装携几名随从,悄悄抵达天池寺。
在出发之前他已遣人通报,然而寺内反应还是非常冷淡。
一行人在天池寺的山门前吹着冷风,没有看到任何僧侣出迎恭候。
山寺一片静寂,唯有松涛呼啸,冷梅暗自吐香。
安禄山之乱后,天池寺失去皇家眷顾,萧条许多。后山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木因常年战火缺乏看护,生长的越发浓密混乱,深不可测。而当年金碧辉煌的大殿与僧舍也是彩漆斑驳,破败暗淡。
能屈能伸的李辅国早就预料到可能会遭受如此冷遇,所以并不怎么在意,比起深夜陷入梦魇的惶恐不安,山上的晚风倒是清凉。
他携人入内,眼巴巴的在殿上等候了大半个时辰,还是没有半个人影来接。
眼见金乌西垂,才见一老僧的影子在庭院一棵老松树下隐隐出现,慢慢的踱入了殿内。
老僧身体佝偻,身上还带着一股说不出的气味,那气味和殿上潮湿阴冷的气息混在一起,令人暗中作呕。
大殿昏暗,虽到了掌灯时分却未有人掌灯。而神像前的那一排排日常的供灯香火十分微弱,直至老僧站定,如钟石般安然不动,众人还是无法得见其清晰真容。
"劳施主们久等,很是抱歉。”老僧声若游丝,缥缥缈缈。
“噢,不不,是鄙人叨扰法师了。”辅国略躬一躬身,毕恭毕敬道。
老僧微微颔首,颤声道:“施主太客气了,请跟我来吧。”
他说着,便将众人向殿外引去。
偌大的一座山寺,人影全无,偶尔有寒鸦在林中嘶哑两声,令人心惊。
寺内的天池在漆黑的夜色中散发着白色的雾气,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几个随从不经意间瞥了一眼那天池寺,发现天池之中恍恍惚惚有着巨大的游鱼的黑黢黢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