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薛氏的先祖可追溯至汉高祖刘邦所封千户侯薛鉴,其后世著名人物有汉元帝时御史大夫薛广德和三国初年“八俊”之一的薛兰等人。
虽然汉朝时薛氏家族分支就兴盛繁荣,但薛氏家族家族的兴起,真正的起源却是在蜀汉灭亡之后。
东汉末年,薛兰的子孙随刘备入蜀,蜀汉灭亡后又被迁回河东郡,在山西临汾、万泉和陕西韩城、渭南、华阴等地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家族武装和城垒的地方豪强。
魏晋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视门第观念的时代,作为“外来户”的薛氏家族迁入河东,自然会受到当地衣冠望族的歧视。
当时的高门士族讲究所谓“士庶之分”,士族子弟大多不愿意出任武职,将其视之为“浊官”,即便出任武职,也会觉得自己是屈尊降贵了。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士族之中都颇为普遍,但薛氏家族的情况就不太一样了,他们是“外来户”遭受当地大家族的排挤,而且以豪强地主的身份来说,崇尚武功也是家族传统,所以出任武职就成了薛氏家族仕宦之路的“捷径”。
也正是因为薛家成为“将门”之后没过多少年,天下又开始大乱了起来,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薛家由一支饱受冷眼的家族,成为河东一带名副其实的重要士族,与汉晋以来的高门同列,成为了关陇世家门阀之一。
薛仁贵出身河东薛氏南祖房,身为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家世也是颇为显赫的。
不过,从他十五岁离家投军,至今近三十载,人生经历概括起来就只有两个字——糊涂。
当时关陇世家子弟,包括薛家在内的很多家族大多依附于李唐政权。
薛仁贵的同族薛收在李唐出仕,历任秦王府主簿、金部郎中,号称“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还有薛万彻虽然在玄武门之变时,在太子建成门下,但事后也归降李世民继续担任统兵大将。
当年薛仁贵十五岁离家投军,原本是想要投唐军的,可鬼使神差的在途中竟然稀里糊涂就被杨豫之的部队收了,成为玄武重骑军中一员小将,还立了不少的战功。
随后,他又随高宗征高句丽,才十八岁就被拔擢为从六品振威校尉,俨然一颗熠熠闪耀的明日将星……
可是后来他奉调驻军西域,在安西、北庭、羌唐三大都护府都干过几年,可调来调去的十几年间,官没有升两级,人得罪了不少。
好不容易遇到个机会,“三箭定天山”大败九姓铁勒,立下了大功,可没想到却稀里糊涂卷入了朝廷政争,因为一个“坑俘”的罪名,被调任陇右,紧接着又得罪了上司被罚去养马……
或许是人生高开低走“触底反弹”的原因,就因为中秋节洛水赛诗,老恩主杨豫之的儿子杨至毅的一首《薛将军歌》,让圣皇想起了他这位“名将种子”,连升三级调任禁军,还代理了玄武重骑大将军!
虽然因为他的到来,挡了陈侗等人的晋升之路,但好在他原本就出身玄武重骑,在军中也有不少故旧好友,倒是并没有受到什么排挤,很快就把上下关系梳理妥当了。
可是,他这边刚刚坐稳位子,突然又莫名其妙被曹相公举荐,出任云中镇守使……让军中同僚无不羡慕!
“薛兄,你此去云中出镇三州,在咱们这帮兄弟中也算是头一个了,今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咱们兄弟啊!”
“对!咱们都把酒端起来,满饮一杯,共贺薛将军此去鹏程万里,拜将封侯!咱们到时候也能都有个依靠……”
“好!干了……哈哈哈!”
陈侗等人谈笑风生之间,把薛仁贵捧得如众星拱月一般,都希望他日后能封个万户侯,做了大将军,提携一下旧日同僚。
俗话说“文武不同道”,虽然同是大梁臣子,但文官的仕途晋升相对来说比武官要容易的多。
即便是陈侗等人都是将门世家出身,但从军之后,一样要从低阶武官做起,逢战时立下军功倒是可以升迁快一些,但在太平盛世时,武官想要升一级,那都得等机会,熬资历。
尤其是升上四品之后,就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门槛!
军中的三品职司本就不多,每一个空缺都能让人打破头去争。
就好比陈侗,去年资历够了,家里还花了大钱,好不容易升了一级,从四品忠武将军升了从三品归德将军。
原本想着等前任重骑大将军徐弼荣休,他就可以接任了。
可谁知道圣皇突然把薛仁贵调来,“检校”代理重骑大将军。
这么一来,陈侗的位置就变得非常尴尬了,论品级他比薛仁贵高一级,薛仁贵的四品忠武将军原本就是他的位置,早知道四品也能代理三品大将军,他又何苦把位置让出来,换个从三品的副职?
虽然现在薛仁贵调走之后,已经明确了由他出任重骑大将军的位置……可要是和薛仁贵即将出任的云中镇守使相比,他宁可换自己去边疆了。
虽然同是正三品武职,统领三万重骑的禁军大将,和边军三品镇守使相比看似差不多。
但是在禁军中他上头还有从二品卫指挥使、正二品玄武卫都督……越往上升就越难熬。
可是边军镇守使的含金量就不一样了,虽然要受河东道节度使节制,但镇守使是“军政兼顾”的地方官,在大梁官制中,镇守使和上州刺史、九边都护的地位相等,仅次于各道节度使,都是统领边、镇、州诸军,还要负责兼领民政的地方大员。
也就是说,薛仁贵去了云中,一只脚已经跨入了文官体系的门槛,在地方为封疆大吏,回朝堂可位列中枢……前途一片光明啊!
就在这时,突然邻座有人站了起来,紧接着又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