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蓝玉朱文正率1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辽东进发。
两人在得知此行的真实目的后,不再哀怨,浑身充满了干劲儿,许青为二人送行后,立即投入到红薯育藤的工作中。
朱十六找来的农户都是侍弄庄稼的好手,这些作物他们虽然没见过,但在许青一番讲解加亲手示范后,很快就上了手。
等他们彻底掌握种植方法、技巧后,许青又奏请朱元璋拨了好几块儿地,继续挖地窖、招农户,形势一片大好。
一连忙了大半月,见育藤工作已步入正轨,许青这才闲下来。
休息了两日,许青来到皇宫。
“皇上,新型农作物已有许多人学会如何种植,有老手带着新手,不出两个月就能培养出数万农户,到时候,将这些人均匀的送往各地教授百姓,秋收时一定能遍地开花,
另,水师也训练得差不多了,臣想先清除海上的一部分倭患,为来年开海做准备!”
朱元璋轻轻点头,“嗯,辛苦了你了。”
顿了顿,又道:“虽然名义上水师由太监管辖,但那只是个摆设,你不亲自上场咱不放心,这事儿还得着落在你身上。”
许青点头,这点他早有预料。
“皇上,人选确定了吗?”
“嗯。”朱元璋指了指贴身太监,“小桂子,这次你和长青王一起去征倭,多看多学知道吗?”
“奴…奴婢遵旨!”
小桂子连忙下跪接着,满脸惶恐。
朱元璋笑笑,朝许青道,“他只是学习,怎么打、如何打,还是你拿主意,咱这样做也是为了后世之君打算。”
他叹了口气,“得给标儿留下一套完善的制度,以防江山不稳。”
“皇上英明!”许青轻轻点头,“水师已准备就绪,臣想明日出发!”
“好!”
朱元璋郑重道,“这次剿寇意义重大,虽说倭国已称臣,亦不可心慈手软,打狠一些,也能警示别的海盗。”
“臣遵旨。”许青嘿嘿一笑,“对鬼子没有半点情面可留。”
“鬼子?”
“啊哈哈……百姓们给倭寇起的外号。”许青笑着解释。
“嘿!”朱元璋摇头失笑,“行了,去准备吧,明儿咱送你。”
“臣告退。”
……
神机营,许青召集众将领,开始做战略部署。
“此次剿寇,出动三艘巨舰,六艘中型舰,十二艘小型舰船,中型舰在前,巨舰居中,小型舰船在尾……”
一位千户疑惑道,“王爷,咱们为何不全用巨舰,直接撞他丫的,省心又省力。”
许青笑道:“倭寇的船不会太大,巨舰虽强,但船大难调头。”
顿了顿,又道,“舰船从长江出发,到扬州附近后通过船闸进入京杭运河,向南就可以到达杭州,通过三堡船闸进入钱塘江水系……”
讲完战略部署,许青肃然道:“这次要扬我大明国威,震慑海上宵小,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谁若作战不力,莫怪本王不讲情面!”
“是!”
众将领凛然领命!
“很好!”许青满意地点点头,朝朱十六道,“开始搬运火器吧,本王去户部一趟。”
户部大堂。
许青说明来意后,张昶问道:
“大概需要多少石粮草?”
“10万石!”许青补了一句:“我已奏请了皇上,他同意了。”
张昶又问:“10万够吗?”
“自然是越多越好。”许青道,“海上作战与陆路不同,变数较多,多一些粮草多一份保障,户部还宽裕吗?”
“不宽裕。”张昶眼一瞪,“这段时间挖地窖,招农户、建市舶司衙门,招收衙役……钱粮哗哗地往外流。”
“那你说这些干嘛?!”
许青气得够呛,他还以为老头子转性了呢。
“你嚷嚷什么?我又没说不给。”
“我嚷……”许青耐着性子道,“好,那你给多少?”
张昶轻叹一声,“其他地方可以省,打仗不能省,我给皇上说说,看能不能多批一些,你和侍郎去先去登记在册,稍后让士兵去国库门口搬吧。”
许青一奇,他还是第一次见张昶这么好说话呢。
刚要说句感谢的话,却张昶补充道:“吃不完记得还回来,可不能带回神机营。”
许青:“……”
水师忙碌起来,搬火器、搬粮草,一辆又一辆马车赶往江边,百姓们不知发生了何事,看着近万明军来来往往,不免有些担忧。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生怕又要打仗。
许青见百姓人心惶惶,便让人去张贴剿匪告示,百姓们这才放了心。
从中午一直忙到深夜,才将粮食、火器全都运往船上。
水师5万余人,朱元璋批了15万石粮草,平均每人近3石,足够两个月食用。
正所谓手上有粮,心中不慌,有这么多粮草在手,许青心中大定,决定跟鬼子来次狠的。
……
翌日,清早。
柳叶熙帮许青换上戎装,不舍道:“夫君,这次出海多久才能回来啊?”
许青捏了捏她的小脸,笑道:“放心吧,前年一定回来,在家照顾好小曦儿。”
小两口温存了一阵儿,许青骑上战马赶往江边。
他刚到没多久,朱元璋就带着文武百官赶了过来。
许青这次是剿寇,去海上扬大明国威,因此,文臣虽心中不爽,嘴上仍是说着诸如‘旗开得胜’之类的吉祥话。
朱标从朱元璋怀里出溜下来,跑到许青面前,眼泪汪汪道,“干爹,你可得早点回来啊!”
“嗯,好!”
许青习惯性的抬手,想摸摸小朱标的头,见文臣们一个个怒目而视,便作罢了。
“皇上,太子殿下,臣去了。”
“一路小心!”朱元璋嘱咐。
百官齐声:“祝长青王一路顺风!”
“哈哈……多谢!”
许青抱了抱拳,转身踏上甲板。
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