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言官们平时巴巴的厉害,但他们也要吃饭啊!
再加上朱元璋动不动来个扣俸禄,拿他们当韭菜,俸禄不到手永远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割。
如今听闻许青竟进谏朱元璋,让给他们涨俸禄,他们能不喜吗?
再看看长青王的伟岸英姿,那胸襟、那气度……言官们顿觉自惭形秽。
细细一想,长青王爷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反而主张开海、引进新作物,给大明带来了一番新气象,心中不由更是惭愧。
哎…长青王多好的一个人啊!
以后轻喷便是……
其实许青也是一脸懵逼,给官员涨俸禄确实是他提的,但这等笼络人心的机会压根没想到朱元璋会让给他。
哎…老大多好的一个人啊!
这一刻,朱元璋在许青的心目中的形象也陡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不只是文臣,武将们亦喜不自胜,干一样的活还能多拿钱,这谁不高兴啊!
满朝文武将目光移向朱元璋,迫切想知道自己能涨多少俸禄。
朱元璋这次没玩儿虚的,直接道,“国公、丞相月俸加100石,六部尚书、侍郎加80石,侯爵、伯爵加50石,御史、给事中加30石,各地方官根据官职大小进行加俸,七品及以下的翻倍……”
“皇上圣明!”
百官齐声拜倒,满心激动。
“众爱卿起身。”朱元璋笑了笑,“只要爱卿们用心做事,一心为民,等咱大明有钱了,俸禄还会涨的。”
画饼这么重要的事儿,他又怎么忘了呢?
朱元璋一通忽悠,群臣如打了鸡血一般,嗷嗷的表忠心。
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朱元璋道出终极目的。
“这两日汤帅、常帅他们要回来了,皇家学院正式开启,武将们准备一下,也就这十天半月,就得上课了。”
群臣哗然,言官们脸上的笑意直接凝固在脸上。
不等他们开口,便听朱元璋继续道,“咱再给你们一个月时间,下个月的今天,谁要是还无法灵活用新官话,俸禄照旧,等什么时候学会什么时候涨!”
群臣:“……”
不等他们发言,朱元璋起身道,“退朝!”
朱元璋这一手打得群臣措手不及,有的言官觉得开皇家学院不利于江山稳固,想劝皇上收回成命,还有些则是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俸禄,不想在这关口找皇上的不痛快。
言官们短时间根本形成不了有效攻击力,直到龙椅空空,很多人都还没缓过神。
许青不禁佩服朱元璋挑时机的能力,赶在这个节骨眼儿提出开办皇家学院,真是刁钻到了极点。
汤和、常遇春他们不日就要回来,错过今日,文臣们将再无机会。
武将学院这个政策,总算是连哄带骗地推行出来。
……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
许青一路哼唱着回到家,心里美滋滋。
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冯胜、耿炳文;朱文正……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难得的将帅之才。
征战多年经验一代代传承下去,大明就不愁将帅后继无人了。
军队,永远是立国之根本。
在许青看来,这政策的意义比起开海通商也不逊色多少。
大明中期的军队之所以战力下降,其一是因为屯兵制,其二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将都死绝了,导致青黄不接。
现在朱元璋放弃了屯兵制,又开了武将学院,明军将会一直威武下去。
哎呀,真不错啊真不错……
凉亭躺椅上,许青吹着秋风吃着瓜,心情美美哒。
吃完午饭,又去神机营、长江港口逛了一圈,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倭国对大明火器的依赖越来越大,旧式火器一直处于脱销状态。
“小日子的小日子怕是不好过了,嘿嘿嘿……”许青龇着牙冷笑,“嗯…等到来年开春,开始给他们进口粮食,得让他们打起仗来没有后顾之忧。”
倭国不缺金银,他们国内有的是矿,让倭国成为金银的搬运工,不停地往大明送钱岂不美哉?
“对了,还有建州女真。”
许青暗暗嘀咕,“也不知道蓝玉、朱文正那俩货,有没有手痒找他们的麻烦。”
两人在立国后,虽都收敛许多,但骨子里都是好战性子,当初他还特意点醒两人一番,想来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小日子、建州女真这俩货要是没了,大明的国祚很可能会延长一倍,甚至…更久。
许青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先来阴的,毕竟礼仪之邦要师出有名,尤其是倭国,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出兵攻打对政治影响太大了。
——
第二日,许青刚一起床,就听到丫鬟的禀报:“王爷,钦差传皇上口谕,让你即刻进宫。”
“好。”
许青知道多半是汤和、常遇春回来了,早饭也顾不得吃,直接奔向皇宫。
果不其然,一到中殿就看到了汤和、常遇春、还有蓝玉。
“二哥、常哥、蓝玉。”
“四弟、青弟、青哥。”
几人这一别,有大半年没见了,都是十分激动。
常遇春擂了他一拳,将许青捶的直翻白眼。
“什么时候回来的?”
“还没到家呢。”汤和笑道,“收到锦衣卫传的密旨,俺们直接来这儿了,皇上还在朝会,估摸着也快差不多了。”
许青点点头,见几人黑的跟碳似的,皮肤也干燥起皮,心里颇不是滋味。
“在辽东很苦吧?”
常遇春不在意笑笑,“苦是苦了点儿,但也很痛快,没事儿在草原驰骋一番,还能打打猎。”
“是啊。”蓝玉嘿嘿道,“除了日头毒了点儿,冬天冷了点儿,其他哪哪都好,手痒了还能……”
“都他娘是你手痒惹的祸。”常遇春抬手就是一巴掌,“你要不打,现在最少有七成民族部落归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