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梓没有回谭王府,而是在铁铉的指引下,来到沈家沈学鹏驻扎的帐篷外。
现在的银川就是这么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简直就是一个古代战场遗迹,要不是已经有四个乡开始重新发展,就是真正的从零开始了。
“唉~亏了,又亏了一万两。”
沈学鹏正唉声叹气地看着账册,就见到朱梓掀开帐篷进来。
而朱梓一来就劈头盖脸地问道:
“沈学鹏,你沈家有贩盐的渠道吗?”
“殿下,我沈家可没有贩盐,真的没有。盐铁自陛下建立大明以来,我沈家就一直不曾沾染分毫。”
听到朱梓询问,沈学鹏赶紧连连摆手。
只是这样急于摆脱嫌疑的话,让朱梓反而确定了沈家有贩盐的渠道。
“行!你沈家之前没有贩盐的渠道,现在开始建立,最好是之间外关外的鞑靼、瓦剌和北元建立。
我会向父皇为你们讨一份盐引的。”
“真的,多谢殿下恩典,多谢陛下恩典。”
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严重的直接会死亡。
盐的买卖自古以来都是暴利行业,都是朝廷专营的生意。
按明代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
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
《明史·盐政议》指出,当时的盐业内资本非常集中,“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这还不算“私盐”的交易额。
要知道,洪武朝每年全国的税收总额从来没超过千万,盐引“一本万利”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沈家不是不想贩盐,而是不敢,沈家已经富可敌国了,朱元璋早就磨刀霍霍了,他们一直小心避开盐铁生意,就是担心朱元璋找借口杀了他们。
但是现在有朱梓这个藩王做和靠山,而且还有老朱亲自发放盐引,他们就敢大胆贩盐了。
而且之前的私盐买卖也将合法化了!
这如何不让沈学鹏激动到浑身颤抖。
但是铁铉这位谭王府长吏,却是吓到浑身颤抖。
“殿下,我的殿下,慎言啊。”
“殿下,您要是敢贩盐的话,轻则被陛下训斥,重则押解回京啊。”
皇明祖训要求王爷不等从商,大明律规定藩王不得私贩盐铁,最高可是死刑哦!
朱梓自然知道这点,被李希颜李魔头教导了一个月,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皇明祖训和大明律的规定呢?
所以他不亲自贩卖啊,不是沈学鹏吗?
这就是白手套的。
“放心,本王不是缺心眼,李魔头还在银川呢,要是我敢贩私盐,李魔头绝对会让江夏侯将我押回应天的。”
“殿下知道就好。
至于沈家的盐引,殿下还是不要去求的好,宁夏最近的产盐地,归于延安府,但其实归西安府的秦王所有,就算晋王想要都没能得手。”
铁铉又说起另一个问题。
“放心,我不会找二哥三哥要盐的,我们自己产。”
“自己产?宁夏没盐矿啊,更何况银川?”
“等下你就知道了。”
说完朱梓再次看向沈学鹏:“沈学鹏,你现在给我调集你沈家的渠道,给我搞来这几种种子,我拿盐和你交易。”
说着,朱梓也不客气,拿起沈学鹏桌案上的纸笔,唰唰写下十几种植物的名称。
这是他所知道的,治理盐碱地的优良植物。
“对了,锄、犁、铧、耙等农具再给我调集一批过来,还是拿盐给你。”
“殿下放心,小人这就让家仆去调集,一定不会耽误殿下大事。”
沈学鹏才不管朱梓的盐是哪里来的,只要有盐就行。
铁铉几次想要阻止,又硬生生忍住了,他想看看朱梓怎么变出盐来的。
安排好沈学鹏去进货,朱梓边往谭王府走去,边吩咐左右的府兵道:
“张全,你带一百人将外面荒滩上的盐霜收集一些回来。”
“刘顺,你带人到附近四个乡转转,看有没有石灰都买回来。”
“朱少安,你找找文献,看看银川境内的毒盐矿,毒盐井,还有石灰石矿在哪。”
呼啦~
朱梓最后这句一说完,他身边又跪了一地的人,这次铁铉都跪了!
“还请潭王殿下收回成命,毒盐不可食,食之毙命也!”
铁铉现在不抖了,而是绝望了,没想到潭王是什么丧心病狂的潭王!
他竟然想要毒盐和沈家交易各种物资,难怪他会有盐。
要是毒盐能吃,天下就不缺盐了,也不会有盐铁官方专营了,更不会有贩盐的暴利了。
“起来,本王没疯,本王知道一个制盐之法,可以生产精盐,比之雪花盐还好。”
“还请殿下三思!”
朱梓的解释并没有得到铁铉等人的认可,依然跪在地上将朱梓包围着。
如果真有这样的制盐之法,以老朱爱民如子的性格,早就用了,怎么可能到现在都还全大明缺盐,怎么还要跋涉千里运盐、贩盐?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朱梓说谎了。
“哼~张全,刘顺,执行命令,将盐霜和石灰送到谭王府;铁铉,你去找李希颜和江夏侯来监督本王。
本王要让你们看看什么是科技,什么是格物!”
“这~”
被朱梓点名的两个百户一脸为难,但在朱梓强硬的命令下还是去执行了。
他们是老朱的兵,对于朱梓这个潭王的命令还是服从的,哪怕听到朱梓要制造毒盐。
只是他们都在心中暗暗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吃潭王制造出来的盐。
回到潭王府,朱梓第一件事就是让刚刚恢复一点生气的萧如玉搬家。
“殿下,还请您赐死妾身吧?”
听到朱梓的命令,萧如玉直接跪倒朱梓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