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入冬,宣京城已经下起了雪。
白茫茫的大地之上,越来越多脏乱的乞丐显得格外扎眼。
多出来的乞丐并不是宣京城的原住民,而是从战乱之地来的流民。
这些流民没有一技之长,来到宣京城也只是为了活下去,见到达官贵人的轿子每每拦住,若能得到些贵重东西就更开心了。
朝堂上的气氛仍然焦灼不已。
宣邈的回来没有改善大家的焦虑,反而让众臣更加发愁了。
因为宣邈在骂人,他亲自看到了那些来到宣京城的流民。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流民!”宣邈拍着桌子,就差扔折子了。
“不是说控制的很好吗?不是打了胜仗吗?”
张太傅站在堂前,眼神中倒是比旁人多了几分坚定:“陛下担心源城,是百姓之幸,如今流民虽然入京,但皆因之前疏散的缘故,如今源城既然守住了,只要平定西陵,这些人自然会回到自己来的地方。”
韩章冷笑一声,他亲自把宣邈接了回来,现在倒是有了几分底气敢跟张太傅针锋相对了。
“太傅大人的意思,这流民入京,咱们陛下还得嘉奖翊王。”
张太傅并
不在意他的嘲讽,道:“当初西陵转而进攻源城,谁也不知道结局如何,源城疏散难民乃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陛下,”韩章道,“若不是翊王殿下不察,怎会让西陵大队人马转攻源城得如此轻而易举!”
“没错,”又一人道,“他在河北西路与西陵军对峙多日,完全没能掌控对方动向,实在难辞其咎!”
“臣附议,”第三人站出来道,“翊王驻扎源城后,四处吹嘘自己的功劳,说自己是救世主,拿着朝廷的兵马成就他自己的名望,居心何在?”
一时间,朝堂上竟然是一边倒的批判宣忱。
谁都知道,当今殿下不喜翊王,这次让翊王去打仗,打的就是他能死在战场上的算盘。
张太傅怒道:“西陵军折损过半,难道不该算在翊王头上吗?”
“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哼一声,“姜若白手下的兵,这么容易折损过半吗?若真是过半,为何现在西陵军仍旧不退?”
这话质疑出来,倒是有人替宣忱说话了。
“难道你的意思是,翊王谎报军情吗?”
“我可没这么说。”
朝堂上顿时叽叽喳喳起
来。
“都住口!”宣邈被他们吵得头疼。
他只想知道宣忱什么时候死。
“朕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击退西陵?”
殿内安静了下来。
还是张太傅先道:“陛下,征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结束的。”
“还要拖多久呢?”韩章笑道,“难道要拖到翊王战神之名传遍大景吗?”
这就是明里暗里指责宣忱好大喜功,要用将士们的尸骨堆砌他的成名之路。
王咏霖终于忍不住要反驳,被张太傅一个眼神制止。
张太傅怒道:“韩大人,你未免……”
“报——”
门外传来尖锐的声音。
一定又是军中急报。
“陛下,泰州失守,泰州太守殉城!”跪在大殿上的传令兵颤声喊道。
泰州跟源城离得不远,从地理位置来看,是比源城还要重要的入主中原的关卡,宣忱这边守住了源城,那边的泰州就失守了。
“什么!”宣邈猛地站起身。
这下战况实属超出他的预料了。
他原本只想着大不了丢几个边陲小镇,最多把源城丢了,但和谈之后还能要回来。
可现在,源城没丢,倒是泰州丢了。
“泰州怎会失守
?”宣邈怒道,“最近的长林军呢?”
传令兵颤巍巍道:“长林军粮草不足,半月前便退守德州了。”
粮草不足。
熟悉的原因。
当初支援翊王的粮草被抢,要不是沈家出面,恐怕源城就守不住。
而现在,长林军粮草也不足了。
“户部呢,户部!”宣邈头一回察觉到危机。
户部主司忙出列,粮草都是运过去的,也派了人守着,但最近乃是多事之秋,粮草屡次被劫。
王咏霖微微皱眉,心道,这也太巧了。
没了长林军,最近的兵马,还是宣忱带的人。
于是宣邈下令让宣忱驰援泰州。
一道两道三道,从最开始的几道诏书,到后来几乎一天十道命令。
而王咏霖每天都在大殿之上奏请。
“陛下,”王咏霖道,“陛下万不可让翊王殿下离开源城!”
“泰州失守已成定局,若是再让翊王殿下离开源城,再失了源城,中原门户就彻底大开了啊陛下!”
宣邈没有理他。
泰州更为重要,只要收回泰州,源城没了就没了。
可王咏霖的顾虑在于,泰州根本无法收回来,只能是再丢一座城池。
“陛下
,”张太傅也道,“各地的援军很快就到了,翊王的兵马正在源城整顿,实在没必要前去支援……”
“朕相信朕的弟弟。”宣邈道。
他这话说的没什么情绪,让人分不清真的相信,还是假的相信。
或许,他还是在借这个机会,除掉宣忱?
为此不惜牺牲源城?
众人还分不清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就听传令兵又来了:“陛下,翊王回奏不离开源城!”
宣邈的眉心顿时一紧。
后悔了。
后悔给他五万兵马了。
后悔让他带兵出征了。
以为能趁机弄死他,结果才刚立了点军功,居然就敢跟他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套了。
传令兵一个一个进来,一个一个上奏:“翊王回奏不离开源城。”
十几封调令,十几个回奏。
就是不走。
宣邈的脸色难看的紧。
张太傅和王咏霖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也替宣忱揪心。
甚至两人发现,这是他们第一次,因为先皇的第五个儿子,翊王殿下而揪心。
这可是宣忱啊。
那个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