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都市言情>从1987开始> 第155章 两把太师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5章 两把太师椅(1 / 2)

大娘的家就在旁边不远,拐过去就到。

这个村子本来就不大。

也就百十户人家。

大娘家的院子倒是不小,就是很破败。

院子的大门已经倒塌,也没有再重新修葺。

房子墙上的砖都被腐蚀成粉末了,看来这房子年头不少了。

从院子的规模看,大娘家应该曾经辉煌过。

说不定真的有好东西。

太师椅就摆在堂屋靠西边的墙边。

两张椅子的中间还摆了高脚类似高茶几的东西。

赵秋城对着两张椅子和中间的茶几又是摸,又是敲,甚至还趴上去闻了闻。

椅子看着真的有些年头了。

灰蒙蒙的,保存的还可以,就是椅子腿脚稍有点变形。

大娘紧张地站在旁边,可能是怕他看不上。

她也想不明白,城里人要这破椅子干吗?

听说城里人都是坐沙发。

海绵的,比他们村睡觉的床还软。

“大娘,这椅子年头是有了,只是木头就是普通的木头,保存的也不是太好。这样,这三样我都要了,孬好是一套,你不能只卖给我两把椅子是不。”

赵秋城拍拍手站直身子。

他看出来了,这椅子起码有几百年。

比他从帝都信托商店买的那把要好。

而且,这是一套。

“行,都卖给你,你能出多少钱。”

大娘爽快地答应了。

她还以为赵秋城只收椅子,不收中间的那个木台呢。

“您这么大岁数了,我也不坑您,一共五百块钱,不能再多了,我也就喜欢收藏个古物件,要是坐的话,还是坐个沙发舒服。”

赵秋城随口说出个价格。

他也知道,这两张椅子肯定价值不菲。

但收东西只能给这个价格。

大娘一听很高兴,这价钱明显超出她的预期,忙点头答应了。

她认为这两把椅子能卖两百块钱不错了。

去年,来一个人只给一百块钱,多一分都不给,她没有卖。

不是她觉得一百块钱少。

是那人说话太难听。

易飞趁他们说价的时候,也趴过去看了看。

他不太懂,但易家先祖里有对家具的记忆。

毕竟这是常见的东西。

他仔细看看做工,应该明代的工艺。

他只是看不出,不知道本身就是明代打制的,还是后来仿制的。

椅子的腿角虽然有点变形。

但整体保存的非常好,绝不是普通木头。

屋里昏暗,看不清木质。

这太师椅别说五百,五千也赔不了。

再过几年,好木头都非常值钱。

赵秋城诚恳地说:“大娘,您看我的车也放不下,我下午派个大点的车来。”

大娘怕他下午不来。

一边送他们出去,一边一个劲叮嘱,下午一定要来。

------

赵秋城上了车,说道:“走,到县城去打电话,让李文朝下午就来拉,我看出来了,这两把椅子是明代家具,木头应该是黄花梨的,怎么着也值几万块钱。”

“那你说是普通木头?”

赵丽丽愕然地看着小哥,这嘴里还有点实话吗?

五百块钱是不是太少了?

“这是做生意,怎么能说实话,再说了,我就是出三百,大娘也卖。”

“那你要是看走眼了呢。”

“那就赔五百好了。”

易飞说道:“赵总,这两把椅子要保存好,再过个二三十年,等国家强大了,人民有钱了,这三件套肯定得几百万。”

赵秋城乐道:“我觉得也是。”

赵丽丽虽读书多,但对两把椅子值几百万,还是多少有点不信。

这人疯了吧。

想想易飞说小哥的那张办公桌能值两三千万。

也就没啥奇怪的了。

一张邮票还能值上千万呢。

你找谁说理去。

赵秋城是多少懂点古董。

易飞是前世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也算有点见识,知道一点价格。

赵丽丽再聪明,也不会想到这东西能值那么多钱。

三个人到了县城。

顾不上别的事,找个邮局给办公室打电话。

赵秋城让人通知李文朝开个后面能开门的面包车。

尽快赶到云水县农机署的大门口。

虽然李文朝比较忙,但有些事还是他来比较好。

赵秋城的收藏室,一般人可没福气参观。

他是个低调的人。

赵老署长都不知道他收藏了什么。

打完电话。

三人到路边一个饭店吃了点饭,坐在车里等着。

大约一个小时多点,李文朝到了。

赵秋城也不说什么,直接开车带李文朝去了那个村的大娘家。

顺利把椅子装上面包车。

赵秋城把五百元钱递给大娘时,她的手直抖。

这种山边的村子里,五百元是一笔巨款了。

易飞为赵秋城收到满意东西感到高兴,也为大娘感到悲哀。

但赵秋城说得对,这是生意。

不赚钱没有人去做。

就是爱好,也是为了赚钱。

可惜大娘不认识她家的椅子。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两把破椅子能值那么多钱。

他也不会去谴责赵秋城心黑。

本来就是买卖。

双方情愿的事。

车子重新上路。

赵丽丽问道:“哥,还收吗。”

“今天不收了,回去了。”

赵秋城说:“收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闲的时候出来跑跑,忙的时候就忙别的,我又不吃这碗饭,对了,翟校长在学校不在?”

“应该在吧,他大部分时候都在学校。”

“直接去找翟校长,让他看看我们这一天有没有收获。”

两辆车一前一后来到二中。

------

二中的校长翟涯松是最早的一批留苏学生。

出身于大世家。

原来在省城一家国营企业当厂长。

由于众所周知道原因,调到临东市的文化署当了一个闲职。

他有一个本事。

就是对于古董的鉴定非常精通。

绝对比一些所谓的专家靠谱。

所以在临东也有一定的人脉。

在文化署倒也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