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军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虽然用词不同, 带有特定的时代痕迹,但只要和他们打久了交道,或迟或早心里都会有这样的明悟。买活军教育百姓, 是因为活死人懂得读书懂得道理,才能更好地为六姐做活,买活军让那些高门大户家的太太小姐们出来做事,是因为大家都是六姐的活死人,都要给六姐做事,不想做事那就只有买活, 没钱买活又不想做事,那……你对六姐就没有用了。
在买活军治下, 这是一个很不祥的征兆,无用的活死人可能会被处死, 也可能会被‘送入彬山为奴’,临城县去年就送走了几十人, 都是没有病又不愿意为买活军做事的人。即便是病人,只要不是起不来床,照旧要为六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活死人心中很快就建立起了这样的认识:买活军心中没有宽仁孝悌, 只有六姐的利益。
买活军自己也不避讳这一点, 他们的作风和眼下的王师形成了鲜明对比——王师主帅满口的仁义道德, 但百姓避兵如避贼。买活军满口言利, 但所做的事大多都对百姓有好处,便是最出格的那些条例,到最后也总有一批人从中受惠。
这也让反对者很难从他们的体系中找到漏洞, 批评他们是乡野村夫——他们本来就是, 批评他们不知教化, 心无王道——人家本来就是反贼,人们很快发觉,买活军的体系非常圆融自洽,反对者从中找到的最大的破绽,还是大年夜谢六姐让买活军唱的那首歌,“从来就没有神仙皇帝”……这个人反贼当出瘾头了,反皇帝是可以预见的,但居然还要求别人唱歌反自己。
不让缠足是这样,赎买田地也是这样,买活军每做一件事,必定都是对他们有利的,虽然他们的态度倒很开放,并不禁止对自己政策的批评,但在这样健全的思想体系下,反对者却发现很难找到恰当的论点来说服身边的人。譬如剃头,从古至今,披发左衽那都是蛮族的象征,光头的是和尚,青头的是刚还俗的和尚,要求所有男女都剃头这成何体统!礼法人伦岂不是都要败坏了去?
但哪怕是私下,那些有学问的老先生也驳不倒买活军的道理:头发要藏虱子,虱子是害虫,会散播多种疾病,消灭虱子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而保留头发则完全没有什么好处。保留头发就要保留虱子,剃光头至少有虱子的人会因此受惠。
至于礼法人伦,很显然,在六姐看来,身上还养着虱子的人是不配讲究这些的。这些老先生身上多少都有虱子,所以他们也只能在这一步讪然地放弃争辩,继续去刮腋毛——是的,一般人头上有虱子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头上有虱子的人,身上的体毛处多少都会有,而且腋毛和胯毛多数是不能篦的。
让少女们来畅想自己心中的美满婚姻,便是又一桩非常有实用主义色彩的决策,金逢春现在逐渐能理解谢双瑶行动背后的逻辑了,当然,她受了十四年的闺秀教育,所以此时本能地羞红了脸,油然滋生出了强烈的罪恶感,因为身为女娘,议论并向往自己未来的婚姻,是非常轻浮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但另一面她又能理解谢双瑶这么问的用意——彬山和云县应该已有一批女娘到结婚年龄了,这些女娘也出来工作,也为谢双瑶创造价值,也是她最坚定的拥护者,谢双瑶照顾她们的需求就是在维护自身的统治。买活军一向遵行一个准则,跟着买活军干的人,总是能得到最多的好处,谢双瑶是不会让这些拥戴她的女娘吃亏的。
金逢春能不能接受旧式的婚姻呢?说实话,最近她不像是买活军没来之前那样频繁地想着自己的婚事了,因为买活军来了,这又变成了几年后的事情,没那样急迫,而且金逢春隐隐也觉得,或许她到了二十二岁也不会立刻结婚——这当然是一种极其大逆不道的念头,但她有一种感觉,她绝不是厅里唯一一个有这种想法的女娘。
彬山和云县的女娘要比她更直白得多,也更坦率,更健谈,她们的风度在外人来看和淑女两字自然相去甚远,甚至会让人觉得咄咄逼人。但她们其实并不性急,对王太太结结巴巴的叙述听得很仔细,看得出来,这是她们中许多人头回接触到‘外面’的家庭生活。
“平时出去工作么?如果不出去,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家里的事情都是谁在做主?”
她们多数更关心婚后的相处,而非是婚前的相识,这是让王太太很松了一口气的,她刚才面色通红,尽量婉转地表示了自己和王举人在定亲前已彼此熟识,虽然交谈次数不多,但通过一道推演习题,笔谈了数月之久。也因为有这么一段故事在,二人志趣相投,婚后方才情投意合,她的确对王举人这个丈夫很满意。虽然王太太的变化也很大,但显然在这种事上还有些过往教育的余痕难以跨越。
一旦话题来到婚后,她就没那样羞涩了,而且尽力回答得很详尽,看得出来,王太太也很聪慧,能充分领悟到谢双瑶的用意,并且积极配合——这种积极性恐怕就是她脱颖而出,被邀来茶话会的原因。
“平时自然是不出门去做事的,因为族中是书香门第,门风较为严谨的关系,即便是家用艰难的人家,女眷也多是在家中织布,很少有人去缫丝作坊、绣房里做活。像是我们家境况稍好一些,便不用夜以继日的在织布机上忙活,但也不得闲。平日早起,要去问候婆母,之后回房用早饭,用完早饭,如果没有应酬,便要回房去做绣活了,家下丈夫子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