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就有不少曹家人。
所以等康熙亲政后,就给了曹家不少方便。
比如江宁织造府该是三年一换,曹玺上任后就一直没换人。
另外康熙没说的是,曹家除了明面上是江宁织造府,独揽织造之事,皇家的衣物都是由他们负责,也就垄断了江南的丝绸。
私底下其实也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康熙在江南的眼睛和耳朵。
曹玺会定期用密折给康熙送消息来,让他能够牢牢掌握住远处的江南。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康熙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不然山高皇帝远,又是如此富庶之地,如果有异心之人捣乱,一乱起来就不好掌控,只能尽力把火苗一开始就掐灭掉。
康熙早早传信让曹家派人来,来的正是康熙的发小曹寅。
曹寅匆匆赶路上京,拜见康熙后,就被带去了养心殿。
他知道自己这次来,是要把一架新仪器带回去江宁。
但是曹寅没想到这个仪器那么大,足足有一人高,连带那些铃铛,半个房间都占上了。
曹寅还带着两个聪慧的小辈来,就是为了学会如何调试和使用这个仪器,别是带回去一窍不通,那就要浪费这么个仪器了。
听闻是验震器,他心下了然。
显然是因为京城的这场大地动死伤惨烈,让康熙着手研究出这么个验震器,能够尽快得知哪里有地震,也能检测出强度来。
这样就能尽快调派人手和物资,送去受灾的地方,也能在短时间内救下更多的人。
之前在京城地动之后,救人的队伍分工合作,配合极好,救人相当迅速,救下了不少压在瓦砾下的人。
康熙也有意培养这样的救援人才,以后遇上什么事,比如山崩或者地震,也能立刻着手救人,而不是等人千里迢迢跑过去救,那真是人都要凉了。
京城这边都是有经验的,他让这些人分成几组,四散去各大城镇组织一批人。
这批人平日依旧务农的务农,干活的干活,只需要每个月抽出一两天的时间来练习,每个月都需要熟悉一遍。
这样等有什么事的时候,也能第一时间开始,不至于手生或者忘记了。
每月只抽出两天来,也不耽误这些人平日的生活。
甚至每月哪怕只有两天,依旧有一笔不算高的月银,还会被编入府衙,作为临时差役来看,算是正经差事了。
光是有这么个名头,哪怕没有这个月银,大多数人都是愿意加入的。
往外一说,也是脸面有光的事。
而且只要学会这个,以后家里出什么事,自己也能立刻找人来救命,甚至还能自救,谁不乐意学呢?
他们会被府衙登记在册,按照体型和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分组。
听力好的就专门打探,力气大身材矮小就可以钻洞救人,身强力壮的就在上面拉绳索。
以前差役找的都只有身强力壮和高大之人,这救援队却极为不同。
这些人平日因为矮小瘦削被人嘲笑的,如今居然有了别的用处,还能救人,顿时感觉自己也不是一无用处,甚至是大有用处,慢慢都变得自信了起来。
他们学得是一个比一个认真,就怕以后救人的时候如果忘了什么,那都是人命关天之事!
曹寅也就表达了曹家的意思,希望在江宁那边也能得到一两队这样的救援人才,不至于出意外的时候手忙脚乱。
如今培训的都是当地的百姓和差役,千里迢迢过去江宁那边救人倒没必要。
康熙就说道:“回头朕让几个参与过上回地动救人的几个差役跟你去江宁,在当地挑选适合的人才培养起来,以后也就能用了。”
曹寅连忙谢恩,把此事记下,又按照京城这边的安排,每月至少抽出两天的时间把人集中一起来训练。
别是之前说会了,一两个月后就忘记,那就等于是白学了。
回头救人的时候他们想不起来要怎么办,手忙脚乱的,那不是救人而是拖后腿了。
曹寅原本在京城被康熙提拔为御林军,因为父亲生病才会回去江宁伺疾,眼看曹玺有所好转,他才赶回到京城来。
康熙就问了曹玺的情况,知道他的病情有了起色,曹寅才回京来,就点头道:“那就好。”
曹玺掌管江宁织造二十年了,让康熙很是放心。
这样的能臣要是出什么意外,就叫他十分遗憾,还要在江南痛失一臂。
曹寅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说话又很是有分寸,所以得康熙的信任和喜欢。
他还精通音律,康熙带着发小去听了太监组成的乐团奏乐,曹寅是赞不绝口。
“皇上,这西洋乐器弹奏的音乐听着果真别有一番滋味。”
康熙笑着点头道:“西洋乐器确实有些意思,你喜欢哪一种,回头朕让人送一把给你。”
曹寅笑着拱手道谢,也不客气,选了一把小提琴,很快就有人送来一把新琴。
自从康熙喜欢西洋乐器之后,海商也是消息灵通,立刻就四处搜罗上好的西洋乐器送了过来。
康熙从来不吝啬银钱,都会出钱买下。
原本这是传教士手里头独一门的买卖,毕竟也只有他们才知道怎么弹奏。
康熙那些西洋乐器大多也是通过传教士拿到手的,如今海商横插一脚,让传教士简直无路可走。
痛失这么一个挣钱的营生,传教士心里不大痛快,却也不敢跟这些海商翻脸。
毕竟传教士再厉害,他们也不是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船队,或者能叫得动熟悉的船队。
从西洋送乐器过来,还是要通过海商的船队居多。
传教士偶尔怀念家乡,就会从海商那边定了些家乡的物件或者地方小吃,都需要他们的船队带回来,更是不敢得罪海商了。
曹寅对这把小提琴爱不释手,康熙又请来白晋,亲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