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皇宫之中哭声震天。因为提前就有准备,宫人、卫戍将士包括朱允炆本人都第一时间换上了素缟。
朱允炆跟十几位心腹臣子,跪倒在洪武帝的遗体前。朱允炆已经哭得肝肠寸断。
兵部尚书齐泰跟东宫伴读学士黄子澄、刚刚回京的新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方孝孺交换了下眼神。
黄子澄开口提醒朱允炆:“圣上,请节哀。如今最重要的,是您立即移驾奉天殿,宣读先皇遗诏,接受百官朝贺。”
平时温文尔雅的朱允炆,听到黄子澄的话脸上浮现暴怒的表情:“大胆黄子澄!皇祖父尸骨未寒,孤岂能.......”
没想到齐泰立即打断了朱允炆的话:“圣上,慎礼!先皇驾崩,留有遗诏传位于您。您应该自称为朕!”
朱允炆愣住了,半晌之后他才反应过来,他现在已不是什么皇太孙,而是大明建文大皇帝!
十几名心腹臣子齐声道:“请圣上移驾奉天殿,宣布先皇遗诏,接受百官朝贺。”
建文帝沉默不言。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皆有些发急。宣读遗诏、接受百官朝贺,是确立皇位合法性最重要的一步!
常歌开口说了一句话:“先皇若在天有灵,此刻最想看到的,不是圣上在先皇遗体前哭泣,而是去奉天殿——真正成为大明的一国之君!”
常歌说话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重若千斤!
建文帝终于站起身:“移驾,奉天殿。”
半个时辰后,奉天殿宣读遗诏、百官朝贺两个仪式完成。建文帝从法理上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统治者。
建文帝开口,发出了他成为皇帝后的第一道圣旨:“先皇乃开国之君,可称‘圣上’。自朕起及大明后继之帝,臣子皆称之‘皇上’。”
一众臣子齐声道:“皇上英明!”
齐泰道:“皇上,按照先皇遗诏,您的登基大典应在先皇双七之后举行。您该命礼部准备登基大典事宜。”
建文帝点头:“准。礼部尚书陈迪何在?”
陈迪出班:“臣在。”
建文帝吩咐道:“朕的登基大典,一定要一切从简!切不可奢靡铺张。另外,先皇的大丧事宜你也不得马虎。”
陈迪叩首:“臣遵旨。”
建文帝又道:“今年仍以洪武年号纪年。明年正月初一起,行建文年号,为建文元年。另,大赦天下。除不赦之罪外,所有囚犯一律释放。”
刑部尚书侯泰出班:“臣立即着手大赦事宜。”
建文帝又宣布了两项任命:“升东宫伴读学士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升工部侍郎练子宁为右都御史。”
练子宁是黄子澄的好友。二人都是洪武十八年题名的金榜。黄子澄是探花,练子宁是榜眼。建文帝龙潜东宫时,颇为信任黄子澄。黄子澄顺势将自己的好友兼同年练子宁引荐给了建文帝。练子宁虽不在洪武帝钦定的辅臣名单上,可建文帝还是想重用他。
毕竟,现在建文帝已经是一国之君。想用谁还不是一道旨意的事?
建文帝又命令道:“常歌,你立即派出大汉将军,到各藩王属地宣旨,时逢朝廷大变,恐外敌觊觎。命诸藩王严加守卫藩地,不得进京奔丧!”
这是一道颇为无情的旨意。这道旨意并非是建文帝的意愿,这是洪武帝生前的安排。
奉天殿百官朝贺结束后,常歌回到了旗手卫,安排大汉将军分赴各地传旨。
常世勋忽然想起了什么:“爹,纪纲和马三保怎么办?”
常歌一拍脑瓜:“怎么把他俩给忘了。如今先皇已殡天,也该将这二人放掉了。就让他们跟随去北平宣旨的大汉将军返回燕王府吧。”
半个月后,北平,燕王府。
一身孝服的朱棣正在跟徐妙云一起,跪在先皇神牌前守孝。
朱棣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徐妙云是多聪明的女人,一眼看穿丈夫的心事:“你是在等让你回京奔丧的旨意吧?”
朱棣冷哼一声:“我这个做儿子的回京城去给老子奔丧,竟然还要等侄子的旨意。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徐妙云劝朱棣:“殿下,慎言。如今那人已不是你侄子,而是你的主子。你该口称他为‘皇上’。”
就在此时,道衍和尚急匆匆的走进了灵堂:“殿下,应天的传旨使者到了!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纪纲和马三保。”
朱棣连忙道:“快引我去见他们。”
王府大厅,一名大汉将军打开一份黄折子圣旨:“有上谕,时逢大变,恐外敌觊觎。命诸藩王严加守卫藩地,不得进京奔丧!钦此。”
大汉将军宣完旨意,朱棣抬头怒视着他。他心中暗骂:允炆你个小崽子!竟然不让我回京去给你祖父奔丧!呵,明白了,无非是怕我跟你的叔叔们回京,跟你抢皇位。
想到此,朱棣没有接旨,直接离开了大厅。
徐妙云连忙跟大汉将军解释:“燕王爷最近犯了腹泻之疾。本妃代他接旨。”
这名大汉将军出发之前,常歌专门叮嘱过他,不要为难燕王。
大汉将军尴尬的说道:“本朝从无王妃代藩王接旨的先例啊。”
徐妙云道:“你不说,本妃不说,燕王爷不说,有谁知道这事儿?”
说完徐妙云吩咐宫女:“快去内库,取五百两的钱庄庄票来,给钦差当谢仪。”
大汉将军连忙道:“不不,王妃,这怎么好。”
徐妙云跟大汉将军套起了近乎:“你的顶头上司东莱伯常歌,是本妃的义兄。你是他的袍泽弟兄,就是我的弟兄。自家人之间就不要客套了。”
不多时,宫女拿来了钱庄庄票。徐妙云道:“区区薄礼,你不要嫌弃。”
大汉将军得了钱,又有常歌的面子在,便不再多说什么。
几炷香功夫后。朱棣书房。
纪纲和马